湖北历史学会1980年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湖北省历史学会1980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8日在武昌举行,会上讨论了武昌为什么会成为辛亥首义之城,还讨论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研究辛亥革命的性质
会上就有学者为说明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就直接从同盟会及武汉革命党人手中,寻找几个资本家,或考察武汉资产阶级分子对革命的态度。多数学者认为这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努力揭示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研究辛亥革命是在什么矛盾基础上爆发的,从历史的发展中找出动因。同时也要研究辛亥革命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概况,知识分子的作用,特别是要考察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是为哪个阶级奋斗。
有学者提出,应很好的研究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经济和农民阶级的变化。辛亥革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国内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使得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村商品经济化程度也迅速发展,这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是不同的。也有学者认为,对此种现象要做具体分析,农村市场商品化,农民与市场联系的现象的却存在,但发展极不平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变化并不显著。所以农民对辛亥革命的支持也不能一概而论,资产阶级对农民的认识、发动和领导程度,也不是各地都一样。
二、对黎元洪的评价
有学者认为,黎元洪虽是清王朝高级官僚,但他有接受民主共和的一面,所以在辛亥首义中经过革命的冲击,终于看清了时代的趋势,逐步转变了态度,变成资产阶级或地主阶级的典型人物。在这种转变中,革命党人对他的争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与他自身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他对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情况比较了解;亲身参加与经营管理过许多湖北官办企业,有改革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是后来被推举为大都督的前导;在军队中以身作则,军界威望很高。有学者认为,黎元洪接受民主、共和思想是不可能的;也有学者认为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后还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三、封建血统论
有学者认为,血统和血统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血统是指血缘关系,而血统论则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与会学者认为,封建血统论的根源有二:一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这就使封建主义的种种意识,其中包括血统论有它存在的温床和扩散的市场。二是我国没有经过完整的,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许多封建残余没有得到深刻批判。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