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研究学术讨论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1988年12月29日到1989年1月2日,第一次大规模的黄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出席会议的不仅有来自国内的专家还有美国、丹麦、日本等国的学者共99人,共收到会议论文58篇。会议提供了不少新的材料,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把黄兴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新史料的挖掘整理
华中师大的严昌洪教授介绍了1912年6月8日黄兴与俄驻汉口领事馆秘书的谈话。此次谈话共计15000余字,对研究黄兴思想、心态和民初政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湖南社科院刘泱泱据1912年在湖南学界欢迎会上的演说等材料,指出黄兴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从事革命的时间要比一般认为时间要早。美国普茉斯教授认为黄兴和宋教仁在1901年就见过面,比以往的研究要早一年。来自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学者还介绍了《江铿黄氏家谱》澄清了不少问题,可进一步研究黄兴家庭出身对黄兴思想和性格的影响。日本学者片厂房利用日本外交资料,介绍了黄兴在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的复杂情况。
二、黄兴思想的研究
此次会议有三分之一的论文是研究黄兴的思想,这正是以往黄兴研究的薄弱之处,标志着黄兴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些论文有研究黄兴事业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政权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文艺思想和宣传理论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黄兴的思想进行了剖析,肯定了其思想的积极和局限性。但黄兴思想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完整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构成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地位如何,还需要新史料的挖掘及后续研究的深入。
三、黄兴与孙中山的关系
这是辛亥革命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黄兴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日本学者怡苑泽州依据新近发现的史料考证,对黄兴与孙中山的初次见面又有了新的见解。学者们对孙黄二人的分歧进行了探讨,许多学者认为孙黄组党一事上,过错并不在黄。黄虽未加入中华革命党,但黄仍积极组织反袁活动,表现了其独立人格和民主原则,是无可非议的。
四、黄兴评价
学者们认为,过去黄兴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黄兴的评价也难免有失公允。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外,史学界还存在着孙中山为正统的思想。今后研究黄兴要坚持客观求实的态度,改变那种以孙中山是非为是非的标准,但也不能贬孙扬黄。实际上,孙黄的个人友谊和革命精神是主要的,即使他们存在差异也是相互弥补相得益彰。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决摒弃那种简单的把历史人物按照三七开或者四六开那种机械的做法,应把历史人物置于历史的长河中,置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作出合理的恰如其分的解释。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