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各族人民心中奠定了民主思想。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起了推进,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内蒙古地区人才辈出也产生了重大作用。
在辛亥革命期间,内蒙古地区的大批蒙、汉等各族青年、有志之士,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参加同盟会组织,宣传同盟会纲领,逐渐接受了孙中山倡导的民族革命思想。对唤起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觉醒走上革命道路起了一定作用。1911年11月9日在内蒙古地区同盟会会员的宣传鼓动下爆发的归绥新军起义。1911年11月由同盟会直接领导的丰镇地区军民起义以及山西新军北上与归绥清军之战和呼伦贝尔旗兵起义等,对当时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内蒙古地区的蒙、汉等各族人民在辛亥革命运动影响下的革命活动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代表经过讨论,在此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会议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1912年外蒙古独立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外蒙古独立是在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下爆发的,具有反清的进步意义。在当时各省“纷起独立”的局势下,外蒙古宣布独立与全国时局相适应,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也反映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蒙古族人民和全国人民要求推翻清朝统治的要求。也有部分学者对此观点表示商榷,认为哲布尊丹巴与沙俄关系相当长,其酝酿革命时间要比辛亥革命要早,他的反清因素是在沙俄的影响下产生的,并没有代表蒙古族人民的利益。外蒙古在脱离清朝不久就被分裂出去,成为沙俄的殖民地。
二、陶克陶乎领导的反清抗恳斗争
与会学者对陶克陶乎领导的反清抗恳斗争持肯定态度。认为他领导的反清抗恳斗争是反对清朝民族压迫,保卫民族利益。但对陶克陶乎逃入沙俄则有分歧,有学者认为,陶逃进沙俄是躲避清廷军队围捕的结果,在俄期间并没有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因此应全面肯定陶克陶乎。也有学者认为,陶在沙俄期间的史料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不可过早做出判断,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葛尔丹的评价问题
有学者认为葛尔丹并没有出卖民族利益和民族主权,准格尔汗国和葛尔丹都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葛尔丹是准格尔蒙古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应予以做出正面评价。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