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一、关于四川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四川立宪派的阶级属性、地位和作用,是本次会议争论最激烈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认为,必须重新评价立宪派。过去一提到立宪派,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揭露、批判,这是不妥当的。应重新认真研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对立,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斗争,并不存在着革命、进步与反革命、倒退的根本冲突。
关于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四川保路运动中,以蒲殿俊、罗纶为代表的四川立宪派是发起者和领导者,作用大于革命派,应居首功。也有学者认为,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功大于过,但对于首功应属立宪派的提法,则认为很不妥当。革命党人在保路运动之前,不仅发动了数次武装起义,而且进行了大量的宜传和组织工作,为保路运动的发动做了多方面准备。还有学者认为,立宪派的活动,在客观上有某些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二、关于会党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四川会党的阶级成份和性质,与会者取得一般的意见。指出,过去那种关于四川会党主要是游民散兵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川会党的基本成员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另有市民、游民、士绅和清兵参加。关于会党(农民)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系讨论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意见认为,革命派迫于自己势单力薄,不得已而联络利用会党进行武装起义和军事冒险,以实现斗争目标。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联络会党不过是权宜之计。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双方有共同的斗争目标,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农民)建立了联合阵线,并取得了对联合阵线的领导地位。
三、关于蜀军政府与四川军政府
与会者一致认为,蜀军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它的出现,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四川的重大胜利,对四川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四川军政府的出现,绝不是立宪派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全川人民粉碎封建复辟势力的斗争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关于重庆蜀军政府与四川军政府合并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成渝合并”是革命党人与全川人民的强烈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革命的结果,是把革命发展推向了顶点。不少同志对此不表赞同,认为,“成渝合并”完全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立宪派妥协的结果,是辛亥革命在四川走向失败的开始。
四、关于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经济原因
(一)关于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辛亥革命植根于中国的土壤,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日益滋长的资本主义因素,力图冲破封建生产关系及其政治制度而自由发展的强烈要求。有学者通过分析新发现的黄花岗烈士之一喻培伦的家书,论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近代工业的经济思想与倾向。
(二)关于自贡盐业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革命前,自贡盐业由于它内受封建大家族的侵蚀、瓦解,外受清朝统治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使它前进的道路相当坎坷和艰难。自贡盐业所包含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必然要借助一场政治大革命来排除障碍。
(三)关于川路租股和保路运动的关系
川路租股征收范围广,征收时间长,征收款额大,征收方式奇特,它使租股和川路的修建同四川各个阶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联系,把全川上下都变成了川路的股东。从而为四川保路运动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对邹容及其思想的评价
多数学者认为,邹容基本思想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其反满思想与反帝反封建思想是相统一的。在邹容思想的渊源和发展过程方面,一种意见认为,邹容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于“反满”的民族意识,继发于接受维新思潮,成熟于直接参加爱国运动和研究欧美思想。另一种意见认为,邹容的民主思想大致有三个来源:受改良派思想影响较大,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最大。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