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镌刻家国记忆的百年路标

辛亥革命网 2025-03-19 09:4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叶立标 查看:

众所周知,在纪念孙中山的众多元素中,“中山路”宛如历史的忠实见证者,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觉醒迈向复兴的伟大征程,成为对孙中山最为持久且深远的纪念。

  众所周知,在纪念孙中山的众多元素中,“中山路”宛如历史的忠实见证者,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觉醒迈向复兴的伟大征程,成为对孙中山最为持久且深远的纪念。

  探寻中山路的起源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5天,就有人提议“吾人纪念孙中山之法,莫如……名其路曰中山路,垂誉后世,永矢弗谖”。一个月后,广东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原中西医局石岐支局所在道路被命名为“孙文路”,成为国内最早以孙中山姓名命名的道路。按照传统,人们一般以“字”作为对人的尊称,不“直呼其名”,所以之后的路名大多以号“中山”或字“逸仙”来命名。

20世纪30年代初的广州中山公路

  广州:省港罢工筑首条中山路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为落实孙中山将黄埔建成南方大港、把广州市扩建为近代化世界大都会的规划,计划兴建市区东山口至黄埔鱼珠,全长20.71公里的公路,命名为“中山公路”。但因财政拮据,政府难以实施。

  当时正值省港大罢工,罢工工人组成“罢工筑路委员会”,组织指挥修筑中山公路。筑路预算为35万元,资金靠各界爱国人士支持筹集。1926年底,完成了从农林试验场到黄埔,全长超过16公里的路基铺筑,中山公路成为国内首条新建的中山路。后来,中山公路的西段更名为中山一路,与它相连的百子路、大东路、惠爱路等也分别更名为中山二、三、四、五、六、七路。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珠江大桥通车,又建成了中山八路。至此,广州中山路成为贯穿东西的城区主干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山公路历经多次修整,20世纪50年代进行路面工程修整;60年代开展路基修整、绿化、全线桥涵整修、铺设沥青路面等工程。70年代末,由于黄埔工厂、港口发展,道路不堪重负,1984年底,广东省政府决定改建该路段,后于1985年4月开始勘测设计,1986年8月开工。改建后的道路成为标准一级道路,于1987年扩建为48米宽的混凝土路,更名为中山大道。如今,中山大道是107国道的一部分,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4公里。

  南京:迎榇大典启城市新轴线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计划将朝阳门外紫金山南麓设为中央政治区。1928年8月12日,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迎榇大道动土开工,这条路从长江边的下关码头至紫金山中山陵,全长15公里。

  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组成奉安委员会,筹备安葬孙中山灵榇的工作。为纪念孙中山,南京市将迎榇大道命名为“中山大道”,大道所经之处都冠以“中山”“逸仙”等名字,如中山码头(下关码头)、中山桥(复兴桥)、中山路(下关码头至朝阳门)、逸仙桥、中山门(朝阳门)、中山门大街、陵园路(朝阳门至中山陵)。同年3月,时任南京市市长的刘纪文偕夫人许淑贞主持了盛大的“中山路开路典礼”。5月28日,孙中山灵榇运抵南京,6月1日沿迎榇大道缓缓向中山陵奉移,南京万人空巷。

  中山大道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条现代城市轴线,展现了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奠定了各地中山路命名的基础。1933年,以鼓楼、新街口为节点,中山路被分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三段。如今,中山大道成为民国建筑风景线,汇聚了励志社旧址等优秀民国建筑。1949年,新街口以南的中正路改名为中山南路,中山系构成南京道路的基本框架,中山路也被形象地称为“民国子午线”。

  中山路的多样变迁

  继南京中山大道之后,越来越多的城镇将主干道命名为“中山路”。1929年7月,江西南昌建成中山路并举行通车典礼;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雅安天全县始阳镇也有了以“中山”命名的街道。这些“中山路”蕴含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意义,“道路中山化”现象遍及各地。据陈蕴茜研究,民国时期拥有中山路(街、巷)的城镇共计548个,遍及34个省级行政区域。

1928年3月26日,上海市中山路破土开工。

  上海:历经波折中山路成环路

  近代上海市区的南市与闸北被租界隔开,管理和交往不便。中华民国成立后,上海当局计划兴建一条绕过租界的环形马路,既能连接南市和闸北,又能限制租界越界筑路。

  1927年11月4日,上海特别市政府通过开辟环路的决议,并取名为“中山路”。1928年3月26日,中山路在龙华寺门口举行开工典礼,1929年底基本完工。由于道路较长且为环状,给门牌编号带来困难,后将道路分段,龙华至交通路的13公里路段叫中山南路,交通路至水电路的6公里路段叫中山北路。

  1949年以前,中山环路基本形成,但因财政不足、动迁困难等原因,未完全贯通,部分路段宽度不够,影响车辆通行。20世纪50年代起,上海市人民政府对中山环路进行调整,拓宽拉直部分路段,延长、改名多条道路。1986年,中山环路辟通;1992年,又修筑中山北二路。1994年,内环高架路浦西段建成,此后中山“环路”的叫法逐渐被“内环”取代。

  厦门:商业繁荣展中山路风情

  厦门中山路位于厦门岛西南部,是思明区中华街道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长约1公里。它西起鹭江道,与鼓浪屿隔海相望,中跨思明南路,东达新华路和公园南路的岔口,以古城东路、古城西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

  中山路西段于1928年6月动工,1929年竣工并命名为中山路;东段原为中华路,1928年5月动工,9月竣工。1939年,日本操纵的厦门特别市政府将中山路改名为大汉路,1945年光复后复名。1966年,原中山路和中华路与公园南路合并为东方红路,1979年10月复名,同年中华路并入原中山路,1980年南寿巷并入,中山路全长达1.2公里。

  厦门中山路沿街均为骑楼建筑,建成后成了重要的商业区,是厦门人气最旺的商圈之一。自2006年起,中山路以“旧城中山路历史风貌街区”名义受到保护,严禁大面积拆除、开发。

  青岛:岁月流转刻中山路故事

  山东青岛的中山路位于市南区,是一条南北向临海道路,也是青岛最早建成的道路之一。它南起太平路,通过栈桥申入黄海,沿路与多条道路交会,北抵济南路和市场三路,接堂邑路,现为青岛市级商业街之一。

  青岛中山路始建于德国占领时期,今保定路以南段于1898年前后修筑,名为“弗里德里希街”;以北段于1901年修筑,名为“山东街”。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后,这两条路被改名为“静冈町”和“山东町”。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次年将两条街合并为“山东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将其改名为“中山路”;抗战沦陷期间曾改回为“山东路”。青岛中山路两侧历史建筑众多,其中的十几座建筑为国家级或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发展添中山路新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的“中山路”大多被保留下来,也有不少新修建的道路被命名为中山路。

  1989年,广东中山市修建了一条长10.3公里的中山路,曾是广珠公路的组成路段;2010年,中山市对口援建的汶川漩口镇将集镇道路命名为中山路、孙文路等;2015年,海南三沙市西沙区的中山路通车;2018年,浙江绍兴的中山路(二环东路至银城路段)建成开通。

  1993年5月,澳门将宋玉生博士圆形地至亚利雅架圆形地一段更名为孙逸仙博士大马路;90年代,澳门半岛新辟的海滨马路命名为孙逸仙大马路。香港虽没有以孙中山命名的街道,但在2018年,为配合孙中山纪念馆启用,将一条中山史迹径步行径更新地标,更名为孙中山史迹径,通过图片文字、艺术设计介绍史迹,还设置二维码方便游客了解更多信息。

  台湾岛的中山印记

  台湾大小城镇几乎都有“中山路”,大多位于火车站附近的交通枢纽。据相关资料,截至2016年10月10日,台湾365个乡、镇、市共有184条中山路。

  台北:历史传承下的中山路

  台北的中山南、北路是抗战胜利后由“敕使街道”更名而来的,是台北市道路的分向点。中山北路原本只到台北市省辖市时代的市界,台北升格为直辖市后,兴建福林桥,将士林、兰雅及天母原有道路相连。中山南路不分段,南接罗斯福路,临近博爱特区,周围多为重要机关。在中山北路与北平西路交接口的“逸仙公园”内,有“梅屋敷”。这栋日式建筑建于1900年,是孙中山1913年到台湾时的逗留之处。屋内保存着孙中山在旧金山编写《中国晨报》时使用的桌椅、屏风和茶几。

  高雄:交通枢纽中的中山干道

  高雄的中山路是最重要的南北向干道。这条路北端通过站东路与站西路与博爱一路相连,南至飞机路与宏平路交会口,衔接沿海公路。中山路跨越多个区,贯穿高雄市区,连接高雄车站和高雄国际机场,是高雄市的重要道路,高雄捷运红线部分路段沿中山路地下行驶。

  多年来,“台独”分裂势力妄图更改路名推行“去中国化”,但宜兰的中山路在2003年更名失败;高雄的中山路于2006年、2016年被提议改名,均失败。这表明,中山路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已深深扎根在台湾民众心中。

  海外的中山情怀

  孙中山在1895年至1925年的30年革命生涯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在日本度过,横滨是他在日本的重要活动基地,有他的6处寓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横滨出现“中山路”(ChuzanRd.),表达了日本侨界对孙中山的崇敬。

  1898年,孙中山与菲律宾革命家马利亚诺·彭西会晤,孙中山曾受其委托帮助代购军械。如今,马尼拉岷伦洛区还有中山中学与中山街。

  印度尼西亚棉兰的孙逸仙街、泰国曼谷唐人街的中山街、印度加尔各答的中山街、毛里求斯路易港的中山街、津巴布韦的孙逸仙博士路、加拿大万锦市的中山路等,都成为华侨“双重认同”的物化象征,是华侨对孙中山的纪念和对祖国眷恋的情感寄托。

  这些海外的中山路,早已超越其地理意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文化基因。中山路的故事还在延续,它将继续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载全球华人的共同记忆和美好未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