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氏后裔喜迎辛亥元勋后裔莅宛拜祭徐万年将军(2)

辛亥革命网 2012-10-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岳鹏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壬辰九月初六,与江城辛亥诸勋后裔约会于宛,至小镇瓦店凭吊先烈徐万年将军,聊寄百年一念。,岳氏后裔喜迎辛亥元勋后裔莅宛拜祭徐万年将

家兄弟姐妹在街口迎接

  诸裔一瓣心香,慕拜先烈,是佩其乃千秋壮士,临危受命铤身而出力挽狂澜,遂助成三千年巨变。徐君有女名徐平海,遗落乡闾,年已耄耋,然精神矍铄,往事未忘,令人钦羡!遥想当年刘、徐、余三公比肩奋斗,生死与共,两后嗣刘重喜、余品绶谨以世侄身份诚挚慰问徐世姑母,聊表贽敬,以慰先君在天之灵。徐君之横空出世,实南阳毓秀之地,因得时而驾。诸裔衔思遨宛,略知此风云之地,英才辈出实非偶然,医圣宅心之仁厚,南阳府衙之恢宏,内乡县衙之赅备,尽萃一目,而邓州之花洲书院,唐河之泗洲古塔,新野之汉桑旧城,淅川之荆紫雄关,方城之楚故长城,桐柏之水帘仙洞,社旗之山陕会馆,南召之鹿鸣耸翠,西峡之蛇尾溶洞,皆以足履不暇,只能擦肩而过,留待他时乘兴以观。此番南阳之行人员有万耀煌族孙万学工、向岩孙向虎雏、刘公孙女刘重喜、刘裕海孙刘谦定及媳李蕴华、余祖言孙余品绶及媳孟进、万培基孙女沈梅娣、傅慧初孙女傅国英,任我行忝附骥尾,是为记。

  任我行于壬辰九月初七(2012.10.21)凌晨记首段,九月十四(2012.10.28)缮稿

  注:

  刘公(1881—1920.4.12),原名耀瑸,又名树湘,字仲文。武昌首义奠基之首功领袖,原定首义功成之总理,后任军政府总监察处总监察。

  余祖言(1873—1938),名淑身,字任直,又字慎之。武昌首义时期刘公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余任其秘书,后刘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余继续任其秘书并兼河南安抚使政务官,革命者兼诗人。

  向岩(1872—1959),原名寿荫,字少蒨。武昌起义后,以川南宣抚使名义发布《谕巴蜀檄》,学贯古今。

  万培基(1874—1960),字植甫,号咸中。文学社成员,武昌首义后任湖北第一师参谋、鄂军都督执事官。

  傅慧初(1878—1963),又名维心。1898年考入安徽高等学堂,并被公派到日本留学,与孙中山、陈少白、徐锡鳞等人相识,参加兴中会,为排满倒袁护法反帝诸役无一不身先赴之,为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

  万耀煌(1891-1977),亦名万奇,字武樵,迪奇,晚年自号砚山老人,参与辛亥革命、反袁运动、荆襄自主之役,1926年后参加北伐、讨逆、抗日战争,由副师长、师长、军长、军团长积功至陆军二级上将。抗战期间转任陆军大学、中央军官学校教育长,胜利后出任湖北省主席,调中央训练团教育长。其一生经历均与大局动荡有关。

  刘裕海(1889.2.8—1957.3.18),日知会成员,后入湖北新军陆军第八镇炮队第八标为炮兵,入忠汉团并随团加入共进会,武昌首义时任炮八标三营中队一排正兵,斯夜扛炮上蛇山,炮轰武昌城,迎来东方鱼肚白,首义之功与有力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