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兄弟:民族大义下的求同存异

辛亥革命网 2011-07-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世纪初,在内外交困的状态下,国共两党联合抗敌、求同存异,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兄弟握手泯恩仇,进行了2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的每一
 

  一百年前,中华大地上的革命团体遍地开花,各自为政。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些团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逐步求同存异,走向联合,不断壮大革命力量。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民国建立后,由于袁氏窃国、军阀混战、列强欺压,使得中国20世纪的前50年充满了民族苦难,同时也为革命浪潮的狂飙突进提供条件。在内外交困的状态下,中国的有志青年对中国未来的道路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在那个政党林立的时代,只有联合抗敌、求同存异才能挽救中国的命运。于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流行词汇中,没有哪个词能比“国共合作”更加内容丰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国共关系包含了太多的曲折。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的荣与辱,兴与衰,无不与国共两党或亲密握手或怒目相向息息相关。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社会的动荡,两党虽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认识,但最终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兄弟握手泯恩仇,进行了2次国共合作。

  在大革命时期,当北洋军阀成为矛头所向,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成为全民族的呼声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而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上升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日。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抵抗暴力”。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共同走上抗日战场。经历八年的艰苦抗战,国共合作又一次获得胜利。

  虽然在两次合作中都出现了不愉快的因素(如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皖南事变),但是当我们回溯这段历史的时候,还是会从总体上对两次合作的结果感到欣慰,可以说,国共两党的每一次握手,中华民族就前进一大步。

  在国共合作的大环境下,也产生了许多国共兄弟、国共亲人的例子。

  出生在湖北潜江的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元老李书城两兄弟,就是典型的国共兄弟。李汉俊,中共一大代表。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大力进建党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李书城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期间,他在武昌与黄兴并肩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战争。1921年前后,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抗战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做了许多上层人士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投入反蒋斗争,为全国解放奔走呼号,他支持和掩护共产党人进入武汉,恢复和重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称得上是解放武汉的功臣。1949年,应毛泽东之邀,李书城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全体会议,出席开国大典,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忠县,同为孩童时代总角之交的两对兄弟——马士弘、马识途兄弟,罗广文、罗广斌兄弟,两位哥哥身处国民党,双双官至将军,有感于民族大义,于成都解放前夕同时起义;两位弟弟投奔共产党,共同成长为红色作家。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国共兄弟”的分合恩怨,以及光荣与蒙垢,真实演绎了一段奇情奇缘、人间悲欣的家国纠葛。

  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的长女傅冬菊1941年在重庆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1947年11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辽沈战役紧张进行时,党组织要求她做傅作义的工作。傅冬菊立即来到北平,和傅作义谈话,明确告诉父亲,她是共产党派来的代表。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和父亲谈过多次,不时向父亲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同时,傅冬菊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报告给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为解放军统帅部作出正确判断、制定正确决策,和平解放北平作了巨大贡献。

  也许每个人的政党不同,但是为了民族的崛起与复兴,亲人最终携手,正如两次国共合作一样。国共两党如同兄弟,虽然有过矛盾与争斗,但是在强敌面前,他们放下纠葛,结成统一战线,同仇敌忾,联手赴国难,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中国的民族独立而奋斗着。所以,两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就是统一战线所取得的成绩。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由于面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继续动荡,才出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而今,国家已经独立,并走上了富强、民主的道路,却仍然需要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社会的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国家至今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国家统一正是辛亥革命目标之一。“复兴中华,统一中国”是中山先生和无数革命志士的毕生追求,是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理想。在当时虽然没有达成,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香港、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海局势也日益趋于稳定。

  建设一个统一、民主、富强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百年企盼,也是辛亥革命先烈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当前两岸关系正迈向大和解、大融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华夏儿女都应团结一致,求同存异乃至聚同化异,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和平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