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乔梓集》和序(2)
辛亥革命网 2011-07-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皮明庥 查看:
由于黄申芗从事之情报工作具高度机密性,外人不得与闻,而文字档案亦缺载记,因此其事迹长期湮没不彰,昔贺觉非氏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有《黄申芗传》,言简意赅,轮廓初现,惜语焉未详。今观《乔梓集》中之《黄申芗革命生涯》,编年系事,史实丰沛,较为具体展示黄申芗跌宕起伏、前进不息之人生。黄君依据未见著录之调查资料,如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之张执一、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王学文所写证明,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上海市委所发有关文件,重现黄申芗为党从事地下工作之奇功。1959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追认黄申芗为革命烈士。1983年7月,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长期湮没不彰之黄申芗革命经历始重光于世。
鄂中近现代革命征程中,由辛亥革命时期之民主革命者尔后转变为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之社会主义者,以董必武最为典型,堪称革命之前躯、先贤之翘楚,而黄申芗亦为董必武之同路人,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诚鄂中俊杰也。
黄孚於诗稿
《乔梓集》辑录黄申芗诗作257首,黄孚於诗作45首。既有古风汉韵,又通达明畅,文辞雅顺,用典宏富,或叙事,或纪游,或述怀,或言志,字里行间寓意深沉,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黄申芗、黄孚於之诗作无浮华之笔,多有感而发,倾吐心声,耐人回望。当初武昌起义甫定,黎元洪即亲笔修书约黄申芗入湖北军政府,委以十四标标统之职,赴汉阳抗击清军。然几何时,黎元洪倒行逆施,排斥、分化、打击革命者,黄申芗忍无可忍,乃联络同志,发起群英会反黎风暴,包围都督府,以期改组政权,惜事机策划失周,反被黎元洪所制,导致全局失败。黄申芗特作《大布行》一首,总结此次起义教训,长叹“武汉城头翻白旗”,“大事付与床下雄”。不久后黄申芗东去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中华革命党。在尔后诸多诗作中,黄申芗纪游述怀,无不抒发其参加护国、护法、抗日救国之抱负与感怀,袒露其在曲折中寻找革命方向之心路历程,表现出前进的、积极的人生心态。从诗作的角度看,《乔梓集》也是一部富有品味、弥足珍贵的作品,对研究鄂中文化和研究辛亥革命及湖北地区之中共党史,具有多重价值。
书成之时,黄君约我写序,雅意所嘱,命笔此文以志之。
2004年5月28日于田园小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