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公园缅怀革命先驱者吴禄贞

辛亥革命网 2011-03-14 00:00 来源:搜狐 作者:牛城小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长安公园里躺着三位为人民的自由民主事业献出了生命的英烈。吴禄贞和他的副官和参谋周维桢、张世膺,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书下辉煌一笔的
 

  长安公园里躺着三位为人民的自由民主事业献出了生命的英烈。

  吴禄贞和他的副官和参谋周维桢、张世膺,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书下辉煌一笔的风云人物。

  吴禄贞,字绶卿,于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死于袁贼收买的手下吴惠文阴谋刺杀,血洒石家庄。

  起初吴帅是安葬在石家庄火车站的,后来八二年三月火车站迁改至长安公园,此后一直长眠在了长安公园西北角的土丘上,依然是两位故友相陪,如今三位也已日夜相伴将近一个世纪,一个世纪的友谊,一个世纪的战友情怀,三位英烈侃侃而谈国是,运筹变国大计,殊不知,人们早已脱身解放过上了幸福生活,殊不知人们早已在他们的事业里享受着晨钟暮鼓,殊不知,尽管三位英雄气短,但英名永存,人们立碑纪念以颂永世之功。

  之前我不曾知道这个名字,原因大概如此,一是我们总是对前朝的历史认识有些主观,我们总是认为前一代政权是腐败的政权,前一代政权下的人民也是不能跟当代的英雄的人民所相提并论的,我们对于英雄的称呼仅限在了带有强烈的现在政治色彩的黄继光,董存瑞,局限在了伟大的国家领导人,这是我们眼中的英雄。我们只看到了我们在接受学校教育被众多人民所称赞的英雄,就象是跑接力赛,我们把目光的焦点都聚在了最后一个接过棒的选手,从而忽略了前几棒的选手,甚至被冷落了。

  英雄是代代相传的,为时代发展前进作出卓越贡献的当之为英雄,为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当之为英雄,吴绶卿当之无愧,人民当永世铭记。

  曾经瞻仰过很多烈士的墓冢,在邯郸烈士陵园瞻仰过左权将军的墓,张兆丰烈士的墓,以及人民英雄公墓,都很肃穆,他们的事业是民族的事业,伟大而卓越,他们躺在了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里,正是他们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然而对于民国,对于清末的无数现身人民事业的英烈我们的记忆总显得苍白而尴尬。因为我们的目光总是在不长的民国历史上一掠而过,我们总是忽略了其在中华文明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所发挥的伟大作用,民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几百年的闭关锁国大背景下提出“君主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人民之自由民主”这等先进口号,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宣称反清革命并真正的覆灭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是何等的气魄,如果没有一批肝胆义士,没有一批热血男儿,没有一批志向高远的爱国志士,没有一群向往着新社会的肝脑涂地的革命党人人民之自由从何而来。

  民国史是辉煌的,革命党人也是英雄辈出的,但我们从历史教材上对于那段坚苦卓绝的岁月,我们过于关注后半期的国共战斗史了,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继承者的无能,只看到了现在当政党的事业,把他们忽略了。前半期的民国史,我们又太关注了袁世凯,黎元洪,汪精卫这些民族败类了,他们的臭名超过了革命党人的英名,自古以来,遗臭万年的总要比留芳千古的更“声名远扬”导致与我们冷落了英雄。我们应该铭记的英雄的。

  革命党人的事业和共和国历史日月同辉,江河同在!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湖北云梦人。累世以儒学传家。1896年考入湖北工程营,次年在湖北武备学堂学习,接受日本式军事训练。1898年冬受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留学,入成城学校学习日语和中学课程。1899年与几名同学组织“励志会”,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1900年7月上旬,受孙中山之命回国组织长江流域起义。8月8日领导大通起义,失败后,重返东京继续在士官学校学习。1903年10月应黄兴之约,赴长沙,策划成立了华兴会。1910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吴禄贞移师石家庄积极响应,联络驻兵滦州的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山西民军,组成“燕晋联军”。吴禄贞被推为大都督,定于11月7日凌晨晋军与六镇在石家庄会师义,与二十镇南北夹击,直取京师。不幸于11月7日凌晨1时在石家庄车站遭反动派暗杀,起义宣告失败。1913年在石家庄正太车站北侧修建了吴公祠和墓园,将烈士遗体由太原移至石家庄,11月7日举行隆重奉安大典。1982年将烈士墓迁建于长安公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