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辛亥革命的光芒照亮通往和谐社会的道路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国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辛亥革命到今天,中国社会一直在朝着民主、科学的建设目标迈进,一直在为建立民主和谐的社会目标而努力着。只要我们契而不舍,坚忍不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峡两岸都非常重视这个特殊的日子,都在以各种方式开展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

  我以为,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时候,最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的,是辛亥革命究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它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最辉煌的业绩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使中国从“帝制”走向“共和”,结束了王朝更替的古代社会。作为职业革命家的孙中山先生,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推翻帝制、创立中华民国的理论武器。《临时约法》宣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是对几千年专制主义的彻底批判,是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伟大创获。我们应当认识到,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以宪政体制取代专制体制,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创立一套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所谓“宪政”,即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也是一种最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并使社会保持活力和良性循环的一种“游戏规则”。在这种“游戏规则”下,人们从事各种政治的、文化的和经济的活动,创造出比过去任何时代更多的精神产品、更大的社会进步和更好的经济效益。辛亥革命尽管失败了,但它提出的“三民主义”的社会理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给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了许许多多值得反思的历史借鉴。

  辛亥革命已经一百年了,尽管一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算漫长,但是在现代的中国,一百年却是一个沉重的数字。因为这一百年,中国遭遇了太多的艰辛与磨难,也经历了千年未遇的历史大变局。在这一百年中,“民主与宪政;革命与改良;战争与政治;资本与主义;思想与运动;进步与反动;自由与平等;国家与民族;西方与东方;阶级与政党;改革与开放”等各种声音,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在人们耳边回响……这一百年既可谓“灾难深重、千辛万苦”的百年,也可谓“变革巨大、精彩万千”的百年。

  建立“民主和谐”的社会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通往民主和谐社会的道路本来就艰辛而漫长,实现民主宪政目标的任务从来就艰巨而沉重。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社会的变革是轻松而优雅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实现宪政体制是一蹴而就的。以西方社会为例,为了冲破中世纪的精神枷锁,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狂飙突进,经历过多少艰苦的思想努力!而当代最发达的几个大国如英国、法国和美国,确立现代的宪政制度,无例外都走过了痛苦漫长的社会变革。当然,它们的道路各有不同:英国近现代历史上既有革命,也有相对缓和的改革,其中不乏利益各方的妥协较量;而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兰西民族之从中世纪的制度枷锁中挣脱出来,则更是经历了巨大的社会痛苦,其间伴随着连绵的革命与一次又一次的流血牺牲,最终才迎来宪政制度的建立;美国今天的发达与强大,也是与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的……

  从辛亥革命到今天,中国社会一直在朝着民主、科学的建设目标迈进,一直在为建立民主和谐的社会目标而努力着。伟大社会目标的实现需要伟大理想的引领,需要具有坚毅的奉献精神的国民的努力,尤其是需要知识群体的鼎力奋斗。孙中山先生1913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演讲时曾经说过:“你们有光,就应当给别人照亮道路……你们要把所得到的给予他人。”这是孙先生对当时知识群体所寄予的希望,也是他对于实现民主社会理想而提出的人格品质的具体要求。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要学习并继承孙先生坚定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契而不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民主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