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勋蓝天蔚与拒俄义勇队——纪念蓝天蔚将军殉国九十周年
辛亥革命网 2016-02-22 10:5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卢纲 查看:
蓝天蔚将军(1878—1921年3月31日)字秀豪、湖北黄陂蓝家大湾人,为辛亥革命元勋和具全国性影响的领袖人物,被称“威名与黄克强、蔡松坡并峙。”他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先后任湖北新军标统及武备学堂教习,奉天(沈阳)陆军第二混成协协统(混成旅带炮队、马队,兵力相当于一镇即一师),董必武曾任其文牍(文字秘书)。他与吴禄贞皆为培植武昌首义革命力量和军事人才的主要奠基人物,他有着沉着大度、领袖群伦的军事才能,在革命党人中有很高的军事威信。武昌首义后湖北义军三次电请他回鄂任都督,因电报被扣未果,才不得已拉出并非革命党人的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充任。蓝天蔚手握重兵发动“滦州兵谏”和“东三省起义”,任临时关东大都督,致京师震动,有力地支持了武昌首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南京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立即委任蓝天蔚为参谋总长、关外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统帅海陆军,高唱湖北传过来的军歌,攻至烟台、大连,直逼京津,北伐胜利的炮声给封建帝制奏响最后的挽乐。辛亥之后他又南下辅佐孙中山进行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帝制以及参加护法运动,不畏艰险、舍身赴死、壮烈殉国。蓝天蔚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楚天将星,以其丰功伟绩成为辛亥革命的英雄和湖北人民的骄傲。蓝天蔚之弟蓝才蔚是辛亥铁血团团长,小弟蓝文蔚为北伐敢死队长,可谓一门英豪。
徐锡麟的结拜兄弟、晚清举人、老同盟会员朱祖圻的祖上,乾嘉名臣、大学士、太傅朱珪
蓝天蔚是由反帝爱国斗士而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近代中国因列强入侵,江河日下,国势垂危,中华民族受尽苦难屈辱,巨大的民族危机感使蓝天蔚早怀救国志向。1896年投入新军,为甚具倡新魄力和慧眼的湖广总督张之洞选入武备学堂。1899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吴禄贞、张绍曾被称为“士官三杰”。1903年与刘成禺、李书城等组织同乡会并创办《湖北学生界》,与黄兴、纽永建等发起“拒俄义勇队”并被公举为队长。事因1900年庚子八国联军时,沙俄出兵占我东北多处城池,延至1903年仍拒不按中俄《东三省交收条约》撤军,反而提出七项新要求妄图永久霸占东北。4月27日上海千余人在张园集会抗议,4月29日留日学生500余人激愤填膺在东京神田区骏河台清国留学生锦辉会馆召开大会,“众皆愤发,多涕不能仰者”,组织义勇队抗俄。入队者130余人,入本部以为后援者50余人。由12名女生组织的共爱会亦组成赤十字社,随军看护,准备开赴抗俄前线作战。蓝天蔚慷慨演讲:“今者同志诸君子,仗大义,发公愤,怵于亡国之祸,欲以至贵至重之躯,捐之沙场,以拒强虏,以争国权,诚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光彩,亦诚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惨剧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连两江总督魏光焘闻讯也深为赞美,“以为中国国民犹有生气也”。
然而清廷认为学生“托拒俄以谋革命”,密谕“昨据袁世凯密折,内言东京留学生蓝天蔚等若干人,编集数军希图革命”。并指使驻日公使蔡钧勾结日本政府强制解散。但蓝天蔚等主张改变面目而精神不解散,拒俄运动于革命推进与有力焉,当时孙中山先生极为赞成。5月11日义勇队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并由这一爱国团体发展为革命团体光复会,直至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同盟会。
清廷令湖北巡抚端方召蓝天蔚回国欲加惩处。同学们对蓝天蔚回国的安全十分担心,纷纷劝他不要回国。蓝笑言:“救国乃国人之责,吾一身安足惜”,坦然回汉,为国惜才的张之洞在行营亲开中门相迎。有人对端方讲:“蓝天蔚军学宏博,未可浅尝辄止,请复东渡入兵工学校”。端方为笼络人材,遂特地让蓝天蔚从湖北新军中挑选50名优等生一起去日本学习各军兵种专业,鄂军人材之备遂以此为开端。此后蓝天蔚留鄂与先一年回鄂的留日同学吴禄贞成为吸引军学两界大批爱国青年和造就军中革命人才的核心,其影响极为深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