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国粹派的出版活动
辛亥革命网 2011-03-30 00:00 来源:出版科学 作者:汪家熔 查看:
辛亥革命前革命报刊的主力在海外,在内地著述的宣传革命的书很少。好在那时没有著作权一说,而且宣传革命者,更希望自己的著作能被广泛传播。上海的书商,集中在租界,清廷的政治力量不能进入,所以能广泛翻印革命派在日本、香港出版的书。上海周边的零售书贩,又能广为传播。上海石印书局对流行的著作任意翻印,在客观,为民主革命作了宣传;这些书籍的畅销,也在另--方面揭示了民众的政治意向。就以黄世仲的《洪秀全演义》讲,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请王俊年点校时就收集到很多上海石印翻印本。
一、历史文化不能丢掉
中国原是农业文化国家,以“安足”为标的。当时被追求富强的西方侵入,不仅搅乱了安足,而且面临灭亡。中国人遇到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尽早富强,以及如何在吸收、融合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使中国文化更加光大,而不是自戕两个问题。显然,翻印海外留学生著作是不够的。王国维说:“庚辛以还,各种杂志接踵而起。其执笔者,非喜事之学生,则亡命之逋臣也。此等杂志,本不知学问为何物,而但有政治上之目的。虽时有学术上之议论,不但剽窃灭裂而已。如《新民必报》中之汗德哲学,其纰缪十且八九也。其稍有一顾之价值者,则(<浙江潮>中某氏之《续无鬼论》。作者忘其科学家之本分而闯入形而上学。”(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五册·静庵文集第95页)他指出,“中国之民,固实际的而非理论的,【西方思想】即令一时输入,非与我中国固有之思想相化,决不能保其势力。”(同上书第96页)他认为,吸收、融合,应该从哲学、学术的层次。认为即使严复介绍《天演论》,“昕奉者英吉利之功利论及进化论之哲学耳。起兴味之所存,不存于纯粹哲学而存于哲学之各分科,如经济、社会一等学。其所最好者也。故严氏之学风,非哲学古:而宁科学者也,此所以不能感动吾国之思想界者也。”其他自然郐以下,无论矣(同上书第94页)。他指出吸收融合西方文化必须结合我国固有文化的必要。如果在富强的过程中以舍弃一切原有历史文化、政教渊源为代价,完全仿效他国,实质成为他国的一个省或邦,仍然是亡国。在19世纪末,有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滋生,进入20世纪更有发展。鲁迅曾有《文化偏至论>和《破恶声论》两篇文章,批评这种思想。说这些人“见中国式微,则虽一石一华,亦加轻薄。于是吹索挟剔,以动物学之定理,断神龙为必无。夫龙之为物,本吾古民神思所创造,例以动物学,则既自白其愚矣,而华土同人,贩此又何为者?”(鲁迅:《破恶声论》,《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八卷30页)“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掊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缪而图富强也。”(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一卷44页)他指出,学习西方,“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舍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一卷56页)——他告诉要西化的人,不能抛掉固有文化。
二、国粹派的宗旨
比鲁迅早,主张不能丢掉固有文化的,还有称作“国粹派”的一批人。他们不是以国粹抵制革新。章太炎(炳麟)就是其中之一。1906年他在“苏报案”出狱抵达东京,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就谈到:“次说国粹。为什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是就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因为他们不晓得中国的长处,见得别无可爱,就把爱国爱种之心,一日衰薄一日。若他晓得,我想就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的……照前所说,若要增进爱国的热肠,一切功业学问上的人物,须选择几个出来,时常放在心里。这是最紧要的。就是没瘸相干的人:古事古迹,都可以动人爱国的心思。当初顾亭林要想排斥满洲,却无兵力,就到各处去访那古碑古碣传示后人,也是此意。”(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转引自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79,第213页)
“1905年1、2月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2月23日,其机关刊物《国粹学报>正式发行。”邓实等在1902年创刊《政艺通报》,还是一种倾向于改良的报刊。“邓实等人转向革命,主要也是受中国教育会影响的结果。他们常到张园听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的演讲革命。马叙伦回忆说:‘张园开会照例有章炳麟、吴敬恒的演说……遇到章炳麟先生演说,总是大声疾呼的革命革命’。”“《政艺通报>)同人于章太炎尤为崇敬……1906年章出狱东渡,邓实、黄节也曾‘置酒市楼劳之,并作诗送之东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