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屏文集》(2)

辛亥革命网 2011-04-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若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的《李西屏文集》2010年在汉出版,该文集由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编辑,湖北人民

  前言——严昌洪

  在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的支持与协助下,经过李西屏子女的努力,《李西屏文集》终于出版了。

孙中山手令

  一

  李西屏(1888—1960),名翊东,以字行。出身于湖北黄冈一个农民的家庭。早年在黄州府中学读书,并参加明德社为社员,密谋排满。后入湖北新军当兵,旋考入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学习。经测绘学堂共进会代表方兴的介绍,加入共进会,亦为该会在该学堂的代表之一。同时加入中国同盟会。他在学堂里经常宣传革命,联络同志,颇得同学信任。1911年10月10日参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负责守卫楚望台军械库。军政府成立后被任为都督府赏叙长,军务部参事,代行部长职权。阳夏保卫战中在黄兴的总司令部充参谋兼督战官。曾参加“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于1913年赴美留学,在费城理海大学探矿工程专业学习。1922年学成归国,1924年赴南方追随孙中山革命,被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技师。曾奉孙中山命令,前往江西办理特别军务,运动赣南镇守使方本仁。1925年出席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四一二”事变后,先后任江汉宣抚使署顾问、湖北清党委员会委员(驻南京)、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委员兼湖北《民国日报》馆长、宜昌关监督,兼宜昌沙市交涉员。曾在武昌参加李济深领导的桂系反蒋,在上海参加居正反蒋团反蒋,在北京参加冯玉祥、阎锡山反蒋。1930年起在广州任胡汉民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参议,从事反蒋。并在上海联络洪门,主办《抗战》小报,鼓吹倒蒋抗日救亡。抗战期间任司法院秘书。战后呼吁和平,反对内战,于1947年加入国民党民主派,任汉口市党部常委。翌年当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1949年参与组织湖北省和平促进会,并发动市民参加反搬迁反破坏工作。建国后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商业厅副厅长、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省政治协商会委员兼常委、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等职。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二

  《李西屏文集》的出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曾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志士,在首义中的丰功伟绩早已被广泛传诵,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们在革命以后的漫长人生经历,人们却知之甚少。辛亥革命以后,他们的人生际遇各有不同,用李西屏的话说就是:“顾念先烈,身已殉国,与国民同其永久。后死者则寥落辰星,桑榆暮景,凄凉落寞,其间贫病以死者有之,郁郁而已者有之,奔走逃遁不得保其安宁者有之,与世两忘隐匿岩穴者有之,归耕陇亩啸傲山林者有之,与渔樵糜鹿为友,商贾负贩为邻者有之,总之潦倒者多,亨达者少,言之慨然。”①多数潦倒者之经历固然鲜为人知,即亨达者除成为政要,地位显赫者外,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并非像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那样为人们所熟悉。而把他们一生的文字搜集起来编成文集,则是让人们了解他们或在逆境中奋斗,或在歧途上探索,最终走向不同归宿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了《李西屏文集》,我们知道了李西屏一生坎坷曲折的经历。从总体上看,他既不算十分落寞,也不算怎么亨达,倒是一直踏踏实实地在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于国于民有意义的事情。他撰写的《武昌首义纪事》,以对亲身经历的回顾,引导我们回到当年武昌起义的真实场景,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史料,所以张难先编撰《湖北革命知之录》多取材其中。他的留美书简告诉我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远在异国他乡,仍然心系祖国和人民,为了贫民

  生计和贫民教育,他拟在异日回国自行开矿,发展实业,并办矿务学堂,发展实业教育,以便为国家将来谋利益,所以他克勤克俭,勤工俭学,积蓄资金;他四处奔走,考察厂矿,积累经验。在学成之时,谢绝美国企业挽留,毅然回到战火纷飞,苦难深重的祖国。他所撰写的《甲子北伐纪略》则告诉我们,他回国后投效孙中山南方革命政府,为减少北伐阻力,自告奋勇去游说江西军阀方本仁,竞不辞“险阻关山远”,两次深入对方防区,晓以大义,动以利害,先说服对方“不图粤”,后动员对方“归附”孙中山,只是由于北伐将领破坏协议,致使功败垂成。其《上不匮先生书存稿》则反映了他参与胡汉民的反蒋活动,积极联络洪门倒蒋抗日救亡,险遭蓝衣社特务暗杀的史实。总之,这类史料的披露,展现了辛亥志士李西屏“遵循孙中山路线终身,讨袁、抗日、反蒋,为民主阵营翘楚;亡命美利坚工读十年,忧国、研学、献策,是科教兴国前躯”(冯天瑜语)的生命旅程和斗争精神、革命情操。这种经历和精神,在一部分首义志士,如张难先、李书城、李四光、赵师梅……等人身上都有体现,因此李西屏的经历具有代表性,而对李西屏的研究则具有普遍意义。

  对于辛亥志士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辛亥革命事件中的表现,而应该放宽视野,进一步研究他们在革命以后的人生走向和思想演进,进而探讨社会变迁和自我抉择对革命人物命运的影响。所以《李西屏文集》这类辛亥志士撰述的结集出版,无疑为我们深化辛亥革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

  《李西屏文集》的出版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集为我们今天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弘扬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李西屏一生经历复杂,但其基本品格一以贯之,那就是贺觉非先生所说的“为人刚正”,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的“荆楚风骨”(章开沅语)。20世纪50年代接触过他的学者也对他留下了“耿直”、“敢言”的印象。在参与编辑《李西屏文集》的过程中,李西屏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坚持真理,耿直敢言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