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辛亥,精彩中国

辛亥革命网 2011-04-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杨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用鲜血和信念所书写的记忆,百年之后的蓦然回首,并不是为了对过去的抨击或缅怀,只为在过去和现实之间,寻找精彩中华的聚焦
 

       历史的车辙在时间的回廊里缓缓驶过,昔日的画卷在回忆的微风中徐徐展开。拂去旧照片上灰厚的尘埃,百年追忆仍触我心。

       这是一段用鲜血和信念所书写的记忆,百年之后的蓦然回首,并不是为了对过去的抨击或缅怀,因为时间无法倒流,历史的代价无法再次承受,只为在过去和现实之间,寻找精彩中华的聚焦点。

       1840,当人们还在享受闭关锁国的自娱自乐时,侵略者们瓜分中华的计划如狂沙飞舞般向中华大地袭来。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如铁锤般敲醒了人们天下太平的黄粱美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刺眼的不平等的妥协使中华的衰败愈陷愈深。

        面对沦陷的中国,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的英勇奋战,大小规模的农民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一切只为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1895年,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在香港成立,一时之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言共存我心,青天白日旗的号召,农学会的创立,一切就绪,只为一战,然而历史却向我们开了一个很不着边的玩笑。虽胎死腹中,可我们一直期待的那个人出现了。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爱国志士,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等制度的出台也为当时的物质现代化的中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现代化保障。

        1911年,“破而后立”的思想鼓舞着人们,辛亥革命的思潮此起彼伏,满清王朝如凋零的枯叶,永不复存。自此,中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历史的脚步自此也迈进了一大步,相比之下,袁世凯的称帝,张勋的复辟也只不过是历史演变中一场毫无意义的泡沫剧。

        翻过时间的山峰,辛亥革命的胜利奏响了中华儿女全新的生活步调,同时也为亚洲各国反压迫解放运动的胜利吹响了号角。行走在时空的隧道里,过去的一切只不过是一段让人感动和回味的过往,然而,对残酷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设想才是这段历史所赋予我们的思考。

        如孙爷爷所说的那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回首百年,准确地说应该是过去一百五十年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心路历程。我想如今的革命已经上升为如何应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和挑战以及提升人民的主观幸福感的艰巨任务。

       在我国经济建设转型之初,面对资金的匮乏和技术的不足,我们都在努力。现如今,科技化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各国友好合作的春风越过山川河流正在中国母亲的上空轻盈起舞。还记得城东古巷里黑白电视机所散发的怀旧气息,还记得堂屋奶奶踩着缝纫机那灵活的身影,不知不觉,多彩的生活已将我们拥抱。然而,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我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地震、海啸、台风如猛兽般无情的向我们袭来,瞬间生命的终止,让我们倍感比战争更剧烈的疼痛,世界末日的噩耗,无法预知的灾害如乌云般笼罩在大地的上空,谁都无法预料何时雷鸣长空,何时晴空万里。

        走在霓虹闪烁的十字路口,幸福的电波在城市的上空环绕,面对未知的恐惧和挑战,或许我们只能让自己的脚步更加坚定,当我们迷茫和疲惫时,兴许,那些难忘的历史如明灯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汲取百年中华不屈的勇气,感受“身未动,心已远”的真实,辛亥是那段特殊回忆的终点,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身怀永不放弃的信念和坚强不屈的勇气,你我共勉,历史的下一页将会是一个更精彩的中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