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精神(2)

辛亥革命网 2010-11-09 00:00 来源:民族魂网 作者:吴玉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的144周年,重温中山先生的遗教,继承和发扬中山先生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永远象中山先生那样始终不懈的热心于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有历史意义的胜利。在这次革命中倒下去的,是中国人民长期没有能够把它推倒的王朝,随着他倒下去的还有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代替它的是共和制度,所以当时人们特别感到解放的欢欣。但是也正是这个胜利,使发动这个革命的同盟会发生了剧烈的分化。有的人认为革命已经大功告成,或出国留学,或回到书斋里去了;有的人醉心于议会政治,以为今后只要控制住议会,就万事大吉,总统给袁世凯做也无关重要;有的人被君主立宪派同化,干脆充当袁世凯的走狗去了。革命派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陷入一片混乱。只有孙中山先生屹立在反动的逆流中,坚定不移,继续和恶势力战斗。一九一三年的赣宁之役,一九一六年的倒袁战争,一九一七年的护法战争,孙中山先生一次又一次的奋斗着,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但是全国人民虽然不断地英勇奋斗,并没有找到光明的出路,恰恰相反,南北军阀互相混战,时局日甚一日的更加混乱了。

  一九一七年俄国发生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热诚地欢迎这个科学的社会主义。一九一九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地登上政治舞台。一九二一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随之而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工人运动的高潮。这一连串事件,标志着革命新阶段的到来。在这些事实面前,一切反动政客憎恶着、诅咒着,害怕得发抖。但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根据新时期历史的特点,重新审查了革命的过去,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怎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是蕴藏在孙中山先生心里最主要的问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辉成就,中国工农运动的日益发展,给予孙中山先生以重要的信念。他从四十年的革命失败经验中深深体会到:工农群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生气勃勃的革命精神,苏联对中国人民真诚无私的友谊。他认识了这些新的社会力量,欢迎这些力量的成长,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重新改组了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一个能够包容工农群众、共产党员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并且把三民主义作了适合时势要求的新解释,民族主义对外以反对帝国主义求得与各国平等和对内以求得各民族平等为中心;民权主义以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制度为中心;民生主义以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新三民主义所解释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即最低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互相一致的。这是孙中山先生适应历史发展而不断前进的第三步重要阶梯。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不断前进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梯。这个伟大的进步,促成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使孙中山先生摆脱了自辛亥革命失败以来的困难境地,使革命运动有了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胜利发展。

  这就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不断地进步的几个重要阶梯。可惜他在一九二五年革命达到一个最重要的发展的时候就与世长辞了。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并大大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到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一生始终能够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为什么他的言行始终能和历史的进程保持一致?这可以从阶级的根源上和个人认识的根源上找到解释,也就是说,可以从孙中山先生所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这个阶级所处的地位以及孙中山先生个人的努力上来找到解释。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由于所处的剥削者的地位和经济力量的薄弱而害怕群众,不能把革命坚持到底,这是它的落后的一面,另一方面它为了本身的发展而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缚,这是它的进步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这一方面的进步性符合于历史的要求,符合于广大人民的意愿。既然这样,那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就可以而且也必然会跟工农群众携手合作,形成一种历史的友谊,在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中接受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和帮助,在这个斗争结束以后,继续和工农群众合作下去而走上一条新的光明道路。这是和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不同的,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在革命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大大富强起来,社会大大繁荣起来,但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由银行垄断和工业垄断混合生长起来的财政资本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国内的劳动群众受着垄断资本家们敲骨榨髓的剥削,国外则以压迫和奴役弱小民族,把他们变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时候的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已经由上升的时代而变成腐朽的、寄生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不仅完全丧失了以前的革命性、进步性,而且成为最凶恶的反革命力量了。可是在中国却还能找到“代表真实的、战斗的、彻底的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正是反映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光明的进步的一面,所以列宁称赞他“是充满着这样一个阶级所固有的高尚精神与英雄气概”。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所以能够集中地表现在孙中山先生身上,又是和中山先生个人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分不开的。孙中山先生不仅深入地调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现实生活,而且还通晓外国的语言文字,遍游过世界各国。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著作,调查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从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因素,构成一个他的救中国的理论——三民主义。并把这个理论指导革命运动,经过无数次的斗争和失败,孙中山先生毫不灰心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实践中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理论,努力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紧紧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最后终于形成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展过程在他临终的遗嘱中表述得很清楚,就是:“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政治思想的这个最高结晶品正是从四十年革命经验产生的。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的144周年,重温中山先生的遗教,继承和发扬中山先生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永远象中山先生那样始终不懈的热心于革命事业,这是纪念这位历史巨人的最好的办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