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李大钊(5)
辛亥革命网 2010-11-10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龚书铎 黄兴涛 查看:
李大钊对孙中山革命功绩和地位的评价也正是从上述“中山主义”即民族主义角度来进行的。首先,李大钊论述了孙中山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的地位,他指出:近代中国既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族史”,又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中国民众反抗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史”,在浩浩荡荡的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中,“孙中山先生所指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实据有中心的位置,实为最重要的部分。他承接了太平天国民族革命而把那个时代农业经济所反映出来的帝王思想,以及随着帝国主义进来的宗教迷信,一一淘洗净尽。他整理了许多明季清初流下来以反清复明为基础、后来因为受了帝国主义压迫而渐次扩大着有仇洋色彩的下层结社,使他们渐渐的脱弃农业的宗法的社会的会党的性质,而入于国民革命的正轨。他揭破满清以预备立宪、欺骗民众的奸计,使那些实在起于民族解放运动而趋于立宪运动的民众,不能不渐渐的回头,重新集合于革命的旗帜之下。他经过长时期矫正盲目的排外仇洋运动,以后更指导着国民革命的力量,集中于很鲜明的反帝国主义的战斗。他接受了代表中国工农阶级利益的共产党员,改组了中国国民党,使国民党注重工农的组织而成为普遍的群众的党,使中国国民运动很密切的与世界革命运动相联结。”李大钊还指出:“中山先生在这个运动中,是个惟一的指导者。他以毕生的精力,把中国民族革命种种运动,疏导整理、溶解联合,以入于普遍的民众,革命的正轨”。李大钊充满感情地赞颂道:“他这样指导革命的功绩,是何等的伟大!他这样的指导革命的全生涯,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是何等的重要!”①
其次,李大钊论述了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革命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和意义。他认为,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晚年,“真正确定了他那接近世界革命潮流的倾向”,将中国革命纳入了“世界革命的正轨”之后,其意义更加重大。他指出:“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奋斗,已经唤起了沉睡的亚洲,中山主义所指导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亦必要影响到英国、经过英国影响到欧洲,到全世界。”39
从李大钊对孙中山及其思想的上述认识和评价中,可以发现一条贯穿始终的基本线索,那就是中国的民族主义革命。这条基线同世界革命相结合,构成了李大钊关于孙中山思想的整体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孙中山的人格思想及其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和贡献,都得到了大体真实的反映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尤其是他对孙中山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地位的评定,更是早期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近代革命史和革命家的光辉的杰作,他的好些特点,曾影响了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当然,李大钊对孙中山的认识和评价也有不少缺陷。如仅将孙中山的思想归结为所谓的“中山主义”,即民族解放的革命理论和策略,把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归结为民族革命和解放运动,是不全面的。另外,他称孙中山为其诞生以后中国革命“惟一的指导者”等提法,也有欠准确。只讲“中山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同一性,将其混为一谈,而不讲它们之间的差别,乃至全然不提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它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这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也不全是积极的。
李大钊对孙中山的追悼、怀想、认识和评价,反映了他对孙中山的深厚的革命感情,和他对孙中山所开创的国共合作事业的无限忠诚。从这当中,实际上也可反观到李大钊自身的一些特点。同孙中山一样,李大钊也具有高尚和伟大的人格,有着为革命百折不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点,也无论是他的朋友、他的信徒、他的仇敌,都没有不承认的。1927年4月,在《狱中自述》中,李大钊曾这样总结他的一生:“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40可见他至死都将自己视为孙中山民族革命的同志。从这个意义上看,李大钊对孙中山及其思想的理解和评价,也可作为我们认识李大钊的一面反观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