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醉心权术搞“家天下”的例证
辛亥革命网 2013-07-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清末民初时期,风云变幻,社会动荡,时势造英雄,乱世出奸雄。在清末民初历史大舞台上,袁世凯醉心权术,扮演了“乱世奸雄”的角色。袁世凯出身于官宦世家,为纨绔子弟,科举无望遂弃文就武,先后得到吴长庆、李鸿章、荣禄乃至慈禧赏识,步步高升,成为晚清权臣。袁世凯以“求官建功”家训为信念,一生追求功利。从他少年时写的言志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进胡天骄”、联语“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可以看出其志向和野心。袁世凯一生中,权术是他为官法宝,他拙于文墨,但办事干练,多谋善变,擅长投机取巧。晚清发生的两大事件,给他带来了飞黄腾达的机遇。一是戊戌变法,帝后两派矛盾加深,光绪和谭嗣同欲利用手握天津小站兵权的袁世凯实行兵变,袁当面答应,并且声称“诛荣禄如杀一狗耳”,可当晚即向荣禄告密,致光绪被囚、“六君子”被杀,他却因此升官,得仰“太后慈颜,亲聆懿旨”。二是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慈禧避难西逃,命袁率军勤王,袁思谋不派兵有违圣命,但派兵又开罪洋人,于是明令都下星夜兼程驰救,暗嘱部下延宕不前,又源源不断派人送去银两、食品和绸缎等物。慈禧返京,他赶去跪迎,督修被毁宫殿设施,深得慈禧欢心。此外,袁不惜重金巴结李莲英、庆亲王等权贵,月规、节规、年规不断,有一次40万两,连庆亲王都过意不去。袁世凯官越做越大,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他任山东巡抚和直隶总督期间,推行过一些新政,如,开工矿、兴实业、办学堂、练新军,有些成效,然而小功难掩大过。武昌起义爆发后,民国成立,袁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以虚假诺言骗取革命党信任,孙中山让位于他;另一方面又胁迫朝廷让步、清帝逊位,当上民国大总统,后违背诺言,逆历史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倒行逆施、复辟称帝,引起内乱,爆发二次革命,此后,军阀割据、混战,加之列强侵略,致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
袁世凯由纨绔子弟成为晚清权臣,依靠的是权术、机遇、贿赂和阴谋家的手段。在他的一生宦海生涯中,玩弄权术,是他最大特点,能使人吃了亏说不出。有一趣事,辛丑乱后,慈禧回京,他上贡珠宝金银、抢修宫殿设施,费用巨大,国库空虚,手头紧张,又急于表现,想让官员们解囊,以应急需,尽管保证尽快偿还,可这些只知捞钱的官员不愿掏钱,大哭其穷。袁表示作罢,暗中派人巧妙地从天津钱庄查到这些人的存款底细,随后再次召集他们,声言钱庄可恶,竟敢用诸公名义招摇撞骗,我已将这些冒名顶替的存款暂且借用了。这一下就筹集了100多万两银子,弄得众官哑巴吃黄连,无话可说。这一套本领,他一生运用得炉火纯青。要说机遇,历史厚待袁世凯,给予他成功立名机遇,但他未能顺应潮流,总是倒行逆施。如,戊戌变法,假如他不告密,遵光绪密诏和谭嗣同密嘱,率军助维新,变法成功,晚清学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富强起来,岂不成为中兴功臣。又如,民国初立,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假如他信守诺言,顺应潮流,巩固民国,走民主共和之路,贫穷落后的中国富强起来,岂不成为中国的华盛顿。要说贿赂,袁世凯是官场中的行家里手,出手惊人,一次几十万乃至百万是常事,使受贿者又惊又喜。说起他的阴谋手段,堪称古今一绝。如,武昌起义后,民国初立,他采取两面派手泫,逼清幼帝逊位,骗孙中山让位,当上民国大总统。又如,派人剌杀宋教仁,又严令缉拿凶手。还有更绝的事,武昌首义功臣张振武来京,袁盛情接待,没过几天,却脸色一变,立命处决,并公布黎元洪密电,声言是“披阅黎副总统电陈各节”,依副总统之请行事,使黎元洪哑巴吃黄连,威信大跌,只得听他摆布,可谓一箭双雕,既杀了革命党干将,又控制了黎元洪。总之,民国初立时,国人于他“不识庐山真面目”,尚对他寄予希望,1912年8月,袁世凯、孙中山、黄兴三巨头聚会北京,孙、黄两人真心实意拥护袁当大总统,还激动地喊出“袁大总统万岁!”这些场景仅为过眼烟云。不久,袁违背诺言,废除约法,解散国会,镇压党人,加快帝制活动步伐,于1916年(民国五年)公然称帝,改年号为“洪宪元年”,自称“洪宪皇帝”。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公愤,成为国人咒骂的民国罪人。最终在举国声讨中惊恐得病死亡,只当了83天短命皇帝,落下了遗臭万年的下场。
对于袁世凯复辟称帝闹剧,梁启超讲述过其间的细节道:“袁项城﹙世凯﹚拒谏饰非,作伪之术巧妙,登峰造极,古今无可伦比。时帝制论已尘嚣全国,冯华甫﹙国璋﹚自南京来﹙天﹚津,邀余同往作最后之谏诤。华甫曰:‘我之辩说﹙能力﹚远不如子﹙你﹚,子之实力亦不如我。必我与子同往,子反复予以开道﹙导﹚,而我隐示以力为后盾,庶几千钧一发危机可免。’余诺之。”于是,梁夜以继日,拟定了一份规劝袁不可称帝的谏说提要,共数十条。但是让梁、冯意外的是,当他们进入袁所在的新华宫后,尽管袁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以好酒好菜招待,却就是不给他们说话机会。他们好不容易抓住空档想规劝了,袁竟又抢在他们前开口道“……二公此来,吾知之甚稔,乃欲谏我不做皇帝而也。我反问二公,袁某欲作皇帝者,究思作一代皇帝而绝种乎?抑思作万代皇帝而无穷乎?”袁明明知道梁、冯此番前来是想规劝他不要做皇帝,但他不仅要做,还要子孙们一直做下去。说罢,袁居然唤出20多个儿子,让他们环桌站在梁、冯面前。袁说,因为“﹙梁﹚任公最善知人,我托任公代我选择一子,可以继立为皇帝者,可以不败我帝业,不致连累掘我祖坟;任公,待君选出以后,我再决定称帝。如是或可称帝二代!”此言一出,梁、冯二人顿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眼见袁氏儿子们站在面前,最小的一个儿子还由奶妈抱在怀里,梁当然不会为袁选择“袁二世”。见此情景,袁立时悲从中来,沉痛地说了一番话;“我如许豚犬﹙儿子﹚,无一非庸懦纨绔,然父之于子,孰不疼爱,我虽怒此辈不肖,然仍不愿因我造孽,他日为别人作鱼烹杀也。我百年后,敬托二公善护之。”本是为劝谏而来,不料却弄成是他托孤,使梁、冯二人如坐针毡,只得告退。
由此可见,袁世凯复辟称帝,梦想得“家天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绝非身不由己、为众人所迫。梁启超的“口述实录”,与其他历史资料相互印证,可信度极高。例如,据王海林著《民国第一帮会》(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10月)载:袁之长子袁克定十分热衷政治权术,一直以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其弟袁克文才华横溢,是个巨大的威胁。再加上他因为搞了个假版《顺天时报》引超袁世凯不满,袁世凯觉得应该“立贤不立长”,这更加剧了他的恐慌。于是,他在北海团城设了饭局,酒中下毒欲置弟于死地,被袁克文识破逃脱。袁世凯知晓后怒斥了袁克定,为防不测,袁世凯命人刻了一方大印送给袁克文,上书“上第二子”四字,由此也可看出他梦想得“家天下”的狼子野心。
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历史曾经给过他成功立名的机遇,但他不能顺应历史潮流,而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身败名裂,由晚清权臣变为清国叛臣、由民国总统变为民国罪人,落下千古骂名,这一切皆源于其反动本性。历史铁律再次证明,凡是倒行逆施、开历史倒车的,必然没有好下场!
注:作者刘平贵,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辛亥革命烈士后裔,陕西辛亥革命后裔联谊会副会长,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