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鼐的德与行——耄耋之年的回忆

辛亥革命网 2013-08-29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林上元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蒋光鼐将军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也是我的父执、前辈、老领导。虽然他早在“文革”时代就已经仙逝,但我爱戴他、敬重他、景仰他的情感却有

  蒋光鼐将军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也是我的父执、前辈、老领导。虽然他早在“文革”时代就已经仙逝,但我爱戴他、敬重他、景仰他的情感却有如陈酿,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浓郁醇厚。每当在民革的活动中遇见蒋老的公子蒋建国,就想起蒋老。也许是言谈话语中对蒋光鼐孺慕之思的流露,蒋建国一再要我写篇关于蒋光鼐的文章。我也认为该把蒋老的风范告诉后人。然而,由于社会活动较多,此事一拖再拖。今年我已步入九十高龄。为了结这一心愿,特撰写此文。

  我崇拜的抗日英雄

  蒋光鼐将军是我崇拜的抗日英雄。我生于1924年,是伴随中华民族的危机、忧患而成长的。童年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长驱直入,东北三省沦陷,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骂日本人、骂张学良、骂国民政府,悲愤、屈辱又无可奈何。是蒋光鼐将军指挥十九路军,打响了正面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这一仗不但保住了上海,而且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的志气、中国人的希望、中国人的信心,都在这一仗中打出来了!蒋光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抗日名将!儿时,我对他仰慕不已,曾暗暗发誓,要成为他那样的军人,要保家卫国。

  1941年我高中毕业,毅然赴成都报考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学生。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严酷的环境、严重的危机催人奋进。在努力学习军事知识的同时,我还了解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战史。那是一场规模空前,异常惨烈的战争。双方力量悬殊,日本动用了飞机、坦克和军舰,派出了第三舰队、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等共7万人,而中国参战的只有十九路军和奉命增援的第五军共五万人,而且武器装备落后,缺乏海空火力的有效支援,但是,在蒋光鼐将军的指挥下,居然打得日本侵略者三易主帅,损兵折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气焰被打掉!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被打破!蒋光鼐的非凡智慧和胆略让我更加崇拜。

  1943年,黄埔军校毕业分配时,我迫切地期待分配到部队上战场,然而,由于我在炮兵队成绩优异被留校。无奈之下,只好请父亲去电军校教育长,才得以如愿,改分配到蒋光鼐任副司令长官的第七战区第十二集团军教导团任少尉排长,担负广东曲江城防任务。

  可钦可敬的父执

  蒋光鼐将军是我的父执。我父亲林薰南与蒋光鼐早在1924年就相识,同属广东李济深的部下,均为保定军校先后同学。抗战期间蒋光鼐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上将副司令长官,我父亲是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因此,他们不仅是上下级关系,而且是老战友,在长官部又同在一层楼办公。我第一次见到蒋光鼐是在1944年的春节。那时蒋光鼐家住曲江十里亭,我家住曲江五里亭。大年初一,蒋光鼐将军带着长官部的将领到我家拜年。我喜出望外,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老前辈。在父亲的指点介绍下,我忙乱地招待客人,并着意打量蒋光鼐。作为军人他并不高大威猛,但他的儒雅沉稳,宽厚亲切的气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蒋光鼐将军很随意地打量我家客厅,幽默地说:“这房间,四壁满是地图。”我说:“南面是窗户,”他笑着说:“窗外的景物也是一幅地图。”我家住在半山腰,我顺着他的手指向窗外望,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尽在眼中。他不经意的一句话,使我感受到他的平易、幽默、睿智,也领略到,一个真正的军事家眼中、胸中都有山川地貌和雄兵。

  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国内烽烟再起。蒋光鼐和蔡廷锴、李章达等坚持合作反对内战,为号召国民党内革命同志反对独裁、实现民主,在广州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为了方便工作,蒋光鼐保留了军职,凭借着他多年在广东军界的关系声望,保护民促的活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蒋光鼐又利用自己多年在军政界的关系,对国民党军进行策反工作。主要做余汉谋的工作。我在第七战区时,余汉谋任司令长官,蒋光鼐任副司令长官,二人一直在广东、江西、福建地区配合战斗,关系很融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成立衢州绥靖公署,余汉谋任主任,蒋光鼐任副主任。虽然最后余汉谋没有起义,但是余汉谋答应不在广州决战,他率领部队撤往雷州半岛,进而逃往海南。这对减少解放广州的损失,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