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精神有口皆碑(2)

辛亥革命网 2013-10-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忠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正当海峡两岸不约而同隆重庆祝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的盛典时刻,我们黄埔师生,无不感到分外兴奋、分外激情,更为我们的黄埔声誉被世人列入

  黄埔军校培育出来的黄埔生,不论期别多少,不论本校分校,只要出自黄埔学府都有一颗卫国护民的壮志红心,不成功便成仁,是我黄埔生的信念,也是黄埔生的战斗决心,回顾以往我黄埔学生的战史,都是忠贞不渝沿着不成功便成仁的道上昂首进军,历史记载我学生军首战英帝支持下的反动商团就所向披靡。1925年2月1日东征讨逆,又一股作气挫伤广东东部陈炯明的势力,正当学生军乘胜击鼓,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在英帝纵容下直逼广州,学生军立马回师为时一天半,就全歼两股顽敌,至此,学生军声威大振,因而,再次东征陈炯明,继之南讨邓本殷,都是凯歌高奏,完成了广东全省的统一。1926年7月9日誓师北伐,以黄埔为主力的叶挺光遣团,在大我十倍拥兵75万之多的三路军阀面前,能以大智大勇的革命胆略取得了遐迩海外震慑敌胆的汀洄桥、贺胜桥、再现“淝水之战”的伟绩,受到人民群众箪食壶浆的铁军赞誉。抗击倭夷保卫国土的抗日年代,南京保卫占坚守雨花台的六千官兵,在一期黄埔华品章的的率领下,与日血占五昼夜,全部壮志成仁,淞泸战场上,4期黄埔谢晋元率800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100时,谱写了一首精英、国魂;三期黄埔易安华决心誓死报国,将妻儿送回老家,仰天长啸:“国之不保何以家为”,体现出黄埔精神气贯长虹,常德保卫战的4期黄埔彭士量激励全师:“宁死不当亡国奴,誓与常德共存亡”;三攻三克昆仑关的3期黄埔戴安谰师长慷慨激词:“不驱倭奴,何颜见江东父老”致而毙敌3千多,打死日本中村正雄旅团长;太行山上的一期黄埔周士第智击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15期黄埔黄士炜单骑炸死日本虎将酒井直次;4期黄埔林彪歼灭日寇精锐21旅团4千多,击毁战车3千辆,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痴心梦想;台儿庄战场,一期黄埔关麟征的一举消灭日寇矶谷、板垣二个师团4万之众,致使板垣也不得不感叹的说:“关麟征的一个军要顶支那十个军”;再如6期黄埔女生赵一曼时任东北抗日联军二团政委与日作战中负伤被俘,身受各项酷刑面不改色,视死如归,显示出一个黄埔军人的巾帼英雄,这在日本战败20周年的1965年8月15日的纪念大会上,日本退役中将吉田发言指出:“日中之战,日军之败,是由于统帅部对中国十万黄埔青年军官的爱国的力量未有足够的估计”。事实多多,足以证明我黄埔学生为国为民敢于舍身成仁的赤胆忠心,如我黄埔6期女生胡筠随军叶挺出师支援友军平叛夏斗寅她在出发生前夕欣然赋诗:

  绿荫深处无炎暑  席地看报也谈天  男女穿上军装服

  革命阵营意志坚  保卫后方有责任  支援前线毋迟延

  三镇基地金汤固  快听貔貅奏凯旋。

  让人看到了我黄埔学生大敌当前藐视宵小的气宇心襟,所以说黄埔学校育出的人才是不胜枚举,黄埔学校走出的精英也谓恒河沙数,叱咤风云,独树一帜的将军比比皆是,仅我共和将帅中就有45位黄埔,5位元帅也是黄埔学生,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就有40之多,此外,国民党的关麟征、胡宗南、郑洞国、李仙洲、宋浠濂、张灵甫、李默庵,就以当前台湾的22期黄幸强,23期王显高树安,12期郝柏材,26期罗文山等上将、中将、少将均系黄埔。都是当之无愧的黄埔精英,使我黄埔军校也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英国皇家学院,全球扬名。

  黄埔军校从1924年6月16日开学至今,包括台湾风山军校,共有80期,本校有4处,分校17处。本校四处是:

  第一:广州(黄埔岛)1924.6-1930.9   1-7期  8783人

  第二:南京          1928.3-1937.8   6-13期 11767人

  第三:成都          1939.6-1949.12  14-23期 31907人

  第三:台湾风山      1950.10           24-87期

  此外,为适应革命形势之需及抗日战争的需要,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校,由1926年至1949年的时空里,先后开办了潮州、南宁、洛阳、武汉、长沙、广州、南昌、成都、汉中、邵阳、瑞金、独山、昆明、桂林、王曲、房县、迪化等17所培育黄埔18万精英。

  黄埔学府培育出的黄埔学生总计约25万之多,武汉二分校6期女生就达213人。

  本校:52238人

  分校:18万人之多

  外加各兵种的代培代训近2万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