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碑矗立校园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6)

辛亥革命网 2013-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董必武1963年11月15日曾为武汉大学校庆题词,而以题词在武大校园立碑一直是我心中的愿望。2013年11月29日晚上,我向女儿们立下了遗嘱:“董碑

  而“流风甚美”的灵魂或曰核心,则是池边的“董碑”——我们建议,在池西北,面对六一亭大道,立一巨石,刚直插天,正面是“流风甚美”四个大字,背面是董必武一九六三年为武大校庆题词全文。其词为:

  根深叶茂 实大声洪 菁菁者莪 日专与红 

  适应革命 学业日隆 真積力久 神悟心通 

  热爱劳动 服务工农 競攻尖端 试缚苍龙 

  以建新国 以前民用 力争上游 高梧鸣凤 

  斥彼修正 资级陪从 谬说纷陈 纠绳是重 

  珞珈之山 东湖之水 山高水长 流风甚美 

  我相信,有了确实甚美的甚美池,有了融教育功能与瞻仰价值一体的董碑,碑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镶嵌在“流风甚美”之中,连珠合璧,必将成为我校一个极为突出的、极有特色的景观,必将为我校赢得更好的声誉。因此,我当然企盼这一切都能成真。

  然而,从另一方面说,不论“流风甚美”的命运如何,我以这样的方式应征了,这就够了。因为,重要的是,我终于藉了一个恰当的机会,表达了我对过去的武大的深深的怀念,对现在的武大的衷心热爱,对未来的武大的美好憧憬。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武大校庆,董老专电发来题词。我记得,题词是由副教务长吴于厪老师在庆祝大会上朗读的。“根深叶茂,实大声洪。菁菁者莪,日专与红。……”吴老师抑扬顿挫地吟,大家聚精会神地听,一直到最后,“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念完了,万人的会场,肃穆安静,大家依然沉浸在这绝妙的意境之中,忘其所以。过了好一会儿,才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啊!“山高水长,流风甚美”,“山高——,水长,流,风——,甚,美——!”这既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更使我们明白重任在肩,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自强奋进,要“力争上游”,要“流风甚美——!”

  老实说,我这辈子再也没有听到过像吴于厪老师这样妙不可言的(古体)诗朗诵了。这不是个“播音”的问题,这结结实实是个文化的问题,没有大师级的素养,休想读得出来。

  后来,我们离开了母校,不论走南闯北,也不论天灾人祸,董老的题词,始终珍藏在身边。怀念母校时,就拿出来读,“……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读着读着,泪水便流了出来……只有离开过娘的孩子才知道游子的辛酸苦难。

  弹指一挥间,三十六年过去了。董老早已作古,小子也快六十岁了。读着董老的题词,回顾着武大的历史,怎不让人感慨万分。武汉大学,张之洞创建于十九世纪,董必武题词于二十世纪。眼下,又要“跨世纪”了。

  十九世纪的张之洞、二十世纪的董必武,都是伟人,都为武大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二十一世纪,一定会有另一位伟人,也为武大留下点什么。到底会留下什么?看来我们这代人是难以知道的了。

  然而,我又敢说,为武大留下“什么”,其实并不由那位伟人决定,而恰恰正是由我们这代人开始的若干代武大人来决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张之洞的“自强”校训也好、董必武的“流风甚美”题词也好、别的什么也好,其实统统是成千上万个“你、我、他”的武大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下的战功碑,同时,更是武大人用自己的感悟写下来鞭策自己的警心碑。

  我热爱的、美丽的母校,祝愿您在二十一世纪里,山更高,水更长,流风——更美!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部)

【本版编辑 石廷修 王  芳】   

  某老友无意间看到了《流风更美》,便调侃我:呵呵!想不到你病退了年把,校报还给你登文章,混得可以啊!

  我连忙解释,编辑们打的是“时间差”。

  老友说,《流风更美》,话说了,情诉了。以退求进,哀而不怨。似得古人笔法乎?

  我说,何苦取笑。我乃珞珈山中一小狗,“用自己的声音”叫叫而已,是否“心慌意乱”尚不自知,何来“笔法”耳!

  友人最后正色说道,看来董碑的事儿,可能有门!

  我“心中窃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