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中的黄埔军人
辛亥革命网 2016-01-18 16:0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忠汉 查看:
正值举国上下隆重纪念黄埔军校90华诞之际,又逢誓师北伐88周年,蓦然使我想起黄埔四期慕中岳学长在他生前的1992年向我讲述几则鲜为人知的北伐事例,如今犹言在耳,令人刻骨铭心。他的讲述,使我看到了北伐战场上的黄埔军人敢于战斗敢于牺牲叱吒风云的虎胆雄心,也使我看到他们那股“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和“不成功便成仁”的革命情操,能不教人肃然起敬。“立正,敬礼!”是我对先烈,先学们的一片仰慕,一片至诚。
1926年7月9日,我国民革命军,高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战歌誓师北上,是为实现校总理孙中山“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终生理想去扫除割据,完整中华。时仅一年,在广大工农群众积极支持下,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十倍于我的各路军阀,为中国革命增添新的一页。
黄埔军人一直以“天下为公”的己任。北伐军兵分三路誓师讨逆,以黄埔为骨干的叶挺先遣团一路斩关夺寨,他们攻沣陵、战湘潭、克长沙、下平江、取岳阳,摧枯拉朽。8月27日占领汀泗桥再据贺胜桥直逼武汉,突破武昌中和门,生擒吴佩孚嫡系大将刘玉泰、陈嘉汉、杜锡钧、叶开鑫,俘虏六千余人,这为北伐胜利奠定了基础。
慕学长告诉我,当时他是北伐第一军第一师第四团特务连的党代表。他说,我们攻取武昌后,我团奉命东下江西支援围攻南昌的战役。兵至南昌城郊,但见四野荒凉,禽兽绝迹,炮火不断,枪声密集,在与友军联系后,我团受命攻得胜门。由于城内敌军顽抗死守以至久攻不下,我向团部请缨爬城,抢占城堡。在火力的掩护下,我率30名队员架梯上城,先后三次均被敌枪所压下;四次再上,我不幸身中三弹被送往医治。事后得知,虽然当时我军伤亡惨重,南昌未能得手,却大伤了敌人的士气,连坐镇九江的“江新”轮上的军阀头子孙传芳也深为震撼地说:“革命军的这种不怕死的精神,实为我军所不及。”这在精神上已给军阀致命一击。
战争必然会有伤亡,革命自然会有牺牲。慕学长告诉我,北伐中蒋校长曾派遣中共党员、黄埔学生队队长金佛庄前往南京策反军阀孙传芳。当时,孙传芳正是踌躇满志目空一切之时,仍然“友好”的接见了蒋方使者,双方见面都是开诚相见短兵相接,金佛庄直言不讳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总司令可知民心所向?民心所背么?当前,我革命军兵力所至,势如破竹,国民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箪食壶浆,表面看来,总司令拥兵江南,貌似强大,但早已失民心,大又何能济于事?蒋总司令一向敬佩总司令,如能改弦易帜合作兴国,以完成国家之统一人民之期望,何乐而不为呢!?”孙传芳反问一句:“如果我不倒戈,也不合作,他蒋介石能完成统一吗?”金佛庄落地有声坚定的回答:“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孙传芳一声冷笑向卫队使个眼色大声叫道:“送客”。我黄埔学长金佛庄面不改色,从容就义,显示了碧血长空的黄埔风范。
慕学长还说,我们的黄埔女兵也不亚于男性,她们在北伐战场上,奔驰枪林弹雨忙于血雨腥风,抱着一个信念:完成统一;肩负一个使命:把宣传送到战地,把伤患抢下火线,即使夏日炎炎,北风扑面,从来未人叫过苦,谁也未有喊过难,普遍月经来潮战地不能方便,只有仍其顺腿流,干了与内裤连成血块,擦伤大腿,都是强忍继续战斗,著名的赵一曼学长就是黄埔女生中的优秀典范。
北伐成功是无数的鲜血和智慧的俦成,他们秉校总理之理想充分发扬了黄埔精神,平息了割据,统一了中华,我黄埔精神受到了举世称赞。
八十八年过去了,我校总理遗愿,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展示,得到了创新眼观现实,一个经济腾飞繁荣昌盛城乡面貌日异月新,神十巡天、嫦娥奔月,洋人震惊国际声威与日俱增,人民生活小康温馨,足可慰我革命英灵。仅以这篇拙文向母校献礼,也慰北伐前辈的英灵。
水龙吟
耄耋之年怀旧,誓师北伐扫穷寇。
黄埔举旗,叶挺开路,涤荡污垢。
汀泗桥头,贺胜桥旁,凯歌高奏。
革命有黄埔,
兵分三路摒纷乱,垂千古。
人为阻隔无疆,两岸亲情相思苦!
青丝白发,渴望一统,星移斗转。
紫荆依旧,众望所归,同胞携手。
和为贵,一国两制,史册铭载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