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日和风,人文蔚起(3)

辛亥革命网 2014-09-25 09:1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霞朵 查看:

乍读这首《思乡》,诗里头的满腔忧愤、炽烈衷情已让我震撼,再读诗作者何子渊的故事,再次震撼,又兼感佩和惆怅,可谓百感交集。


何子渊诞生地星窝子顺裕庐

  我来时,宇南洞小学的校舍已踪迹全无,原址被村民建起了一座楼房。所幸不远处渊公手植的一株榕树还在,高大挺拔,盘根虬龙,气势磅礴;枝叶繁密,苍翠茂盛,荫遮数丈。仰望古榕,就像仰望渊公筚路蓝缕以启新学的气魄和勇气。风在枝叶间曼舞,仿佛在吟唱先贤在风雨飘摇中挺拔坚韧的傲然与风骨,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箭竹顶:何子渊祖传产业箭竹顶古茶场远眺

  爬坡,穿越连绵山岭,石马镇最北端,兴梅交界处,有一高山名曰“箭竹顶”,箭竹顶曾经有一个古茶场,那是何子渊的祖传产业。峰高林密,雄奇险峻;山路回环,状如迷宫。这里,曾经是何子渊、丘逢甲等仁人志士谋划近代史上几次重大起义的策源地;这里,又曾经是起义失败后、一些英雄豪杰的临时避难所。而好山好水种出来的箭竹顶茶,入口甘滑,齿颊留香,曾让孙中山先生饮后心旷神怡,情不自禁题诗赞曰:“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甘苦同珍,箭竹顶茶!”漫步古茶场,风云故事在脑海盘桓,山风拂面,树木清香,尤觉荡气回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