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北伐 武昌城下——纪念国共并肩北伐八十八周年
辛亥革命网 2016-01-18 16:0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八十八年前,国共两党,大智大勇有担当,并肩携手,血战湘鄂,攻克武昌,成就了国民革命前所未有的辉煌。
献给
八十八年前血战湘鄂的革命先烈
和
武昌围城中不幸罹难的平民百姓
今夏,我的大女儿全家南下,去了珠江岸边;小女儿则举家西游,到了拉萨,到了珠峰脚下。看着我的“麻”二代、“麻”三代们【附】,坦荡无忧地生活在今天,自由自在地在祖国的大地上旅游,我无限地羡慕他们:这是多么的幸福啊!八十八年前血战湘鄂的革命先烈
和
武昌围城中不幸罹难的平民百姓
而我,照例在“青灯”下,爬梳着“黄卷”,遥想着风起云涌的过去,寄托着我难以停息的思绪……
八十八年前,国共两党,大智大勇有担当,并肩携手,血战湘鄂,攻克武昌,成就了国民革命前所未有的辉煌。
我年逾古稀,四代定居武昌,应该算是“武昌人”了。追念那场战争,我感慨太多,首先缅怀和敬礼的是当年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为了“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救武昌百姓于水火,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值得我们武昌人永远颂扬。
同时,我也哀念在武昌被围的四十天中,被军阀裹挟在城中的苦难平民,那些被“贼刘铁”戕害的平民、被军阀的大炮炸死炸伤的平民和因饥饿、疾病而惨死的平民……
我总不忘,我的一生,是幸运的,我应当感恩上苍。虽说“不如意事常常有”,但如意的事儿依然占多数;虽说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毕竟没有遭遇过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现场。“乱世人,不如狗。”我想,普通老百姓,谁会盼“打仗”?
(一)北伐战争和武昌围城
九十年前,年轻的中国国民党和更加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要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要共同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局面。于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应运诞生,是为“黄埔军校”,俗称“黄埔”。
此后,“黄埔”组成了以其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没有“黄埔”,就没有北伐。我们纪念北伐,首先想到的就是“黄埔”。
北伐是国共合作的国民政府于1926年至1927年间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1926年6月5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出师北伐案》。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以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参谋长,邓演达任总政治部主任。在苏联顾问的协助下,兵分三路从广东誓师出发。12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北伐。
根据敌我双方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第四、第七、第八三个军为主力,杀向湘鄂战场。7月12日,革命军进占长沙,8月中、下旬,在湖北咸宁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饮马长江。
吴佩孚败北中命其第八师师长刘玉春(即后来武昌城里老百姓咬牙切齿所喊的“贼刘铁”)率兵死守武昌,等待豫、赣援军。9月1日,我国民革命军第四、第七两军兵临武昌城下,与第八军一起将武昌城铁桶般的围了起来,自此,长达四十天的“武昌围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