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君志与行 芳洁无遗憾(7)

辛亥革命网 2014-12-09 08:38 来源:中华南社学坛2014年特刊 作者:余品绶 查看:

《弔田梓琴》诗从余氏兄弟与田梓琴相识于东京起,缅怀了田梓琴光辉的一生,其中也包含了田梓琴与宋教仁、余诚、余祖言等人共同战斗过的岁月,进一步抒发了深切的哀思。

  [15] “经师媚权贵”:余祖言自注,“某经师通电当道,毁总理。君以《书》止之。”品绶案,余祖言在注中隐去了“经师”和“权贵”的姓名。今查知,“权贵”,即赵炎午(恒惕)、陈炯明之流;“经师”,指章太炎;《书》,则系载于1923年8月29日《民国日报》之《田梓琴与章太炎书》也。

  [16] “其生或欲杀”:1912年,田梓琴解职至北京,回归曾经的“报人”身份,再度主持《国光新闻》,撰文斥责袁世凯政府,揭其阴谋。袁始则行贿十万,遭先生断然拒绝后, 袁恼羞成怒,募黑手暗杀之,几乎得逞。高旭《变雅楼诗·喜晤田梓琴》有“十万头颅价,当年未算多”之句,即记此事。

  [17] 同[1],家藏待刊本卷一(原件藏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18] 摘录自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编著、刘昕主编的《辛亥革命人物像传·田桐》(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200—201页)。

  [19] 卢文芸:《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与南社·第四章 花前说剑——南社与传统人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262页。

  [20] 本文所依据的《名誉论》文本,系载于王杰 张金超主编的《田桐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第109页至第116页。

  [21] 同[20]第109页。

  [22] 同[21]。

  [23] 同[21]。

  [24] 同[20]第110页。

  [25] 同[24]。

  [26] 同[20]第114页。

  【附录】:《田梓琴与章太炎书》

  太炎先生执事:

  兼旬以前,先生致赵炎午书,大不歉(品绶案:“歉”,疑排版误。似应为“慊”。)于民党。同人有主张鸣鼓而攻者,经桐等婉劝而止。并得同人推举张溥泉、居觉生及桐三人质先生,先生面有惭德,并谓西南内部破裂之状,不可暴露于人间,同人意殊满也。

  无何,上海报上,复见先生怪异之主张,桐犹为先生原恕。

  二十七日阅《中华新报》,见先生八月十一、十三两日致赵炎午之函二则,有引陈炯明告捷之电,以励赵氏。复有西南大局,终待锄去广帅,始得自由结合。非谓组庵去后,便得安然无事也。愚见及此,望深记斯言云云。

  比与溥泉函质先生,先生复书,称中山于全国开创有功,于西南自治为有罪。仆之与炎午书,为西南发也。原书本是密函,而湘省暴露于报纸之中,则非吾所得知也云云。

  桐认为词穷而遁,不得要领,因再申之。

  桐与先生交二十年矣,尊敬倍于恒人,所有小故,概置不问。元、二之交,同盟旧友,强半与先生割席,桐虽深恶夫袁,而复不忍于先生也。人有违言,且为先生解。恒告同人:孙公与章先生,各有千秋。拥戴孙公者,亦宜尊敬先生。全交之道,盖亦苦矣!

  夫孙公生平行事,措施失当者有之,稍乖大节者无有也。其迭次失败之原因,在于视同志为君子,不视同志为小人。观过知仁,似亦可以无恨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