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邹容章太炎——读《清代文字狱》之二
辛亥革命网 2015-03-31 09:06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太阳翁媪 查看:
读宗奇兄的《清代文字狱》一书,让我联想最多的是最后一篇《风雨两昆仑》,这个题目立刻就让我想起了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宗奇兄在这篇压轴的文章中,就通过对戊戌变法之后、辛亥革命前夕著名的苏报案的追述和剖析,刻画了继戊戌六君子之后,又两位勇立时代潮头、为中华文明进步勇于献身的先贤——邹容和章太炎。
让我们也随着宗奇兄的叙述,先从苏报案的起始说起。苏报创刊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并不景气,于1900年卖给了有一定进步意识的湖南人陈范,在1902年南洋公学(交大前身)的学潮中,苏报开辟了《学界风潮》专栏,旗帜鲜明地支持进步学生。当时有200余名学生从南洋公学退学转入新兴起的进步教育机构“爱国学社”,苏报也很快与“爱国学社”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学社的核心人物蔡元培、章太炎、吴稚晖等每日轮流提供一篇文章给苏报,后来还直接聘请了爱国学社的章士钊为主笔,使得该报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革命舆论中心。
但要说本场大戏真正的冲突和高潮,还是随后邹容和章太炎分别发表《革命军》和《驳康有为革命书》引发的震撼一时的苏报案,正是此事件,使得《苏报》闻名千古,更使得邹章二位先驱流芳万代。
邹容,1885年生于四川巴县一富商家,六岁跟着哥哥进学启蒙,就表现出过目成诵的神奇天赋,但他却不爱进科举之门,父亲让他参加县里的童子试,他头场未完就拂袖而去,虽挨打亦不悔;把他送到重庆的经书学院,他“非尧舜,薄周孔,攻击程朱及清儒学说,尤体无完肤”,终被开除了事。他曾喜欢过雕塑,无师自通,作品亚赛名家手笔;后来又迷上了西学,曾约了几个小伙伴到重庆拜一个日本人为师学习日语和英语。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血染京城,13岁的邹容热血奔涌,赋诗言志道:“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惟希后来者,继起志勿灰。”1901年夏,听说四川要选派22名官费留日学生,他冒着酷暑步行去成都应试,却因为考官认为“品行不端谨”取消了录取资格。随后,他终于说服了父亲,于1902年春夏之交自费赴日东京留学。在东京,他觉得新鲜而兴奋,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探求各种新知识,一面积极参加留学生的各种集会,“争先演说,犀利悲壮”。在反对俄国侵占东北和蒙古的“拒俄运动”中,他积极报名参加了拒俄义勇队,并在反抗清政府官员破坏学生运动的斗争中,抓住学监姚文甫生活腐化问题,一马当先夜闯姚宅,手持剪刀剪掉了姚某的辫子,由此被清廷官员认定为犯上作乱的祸首,而被迫离开日本回到上海,进入了“爱国学社”,并埋头写出了振聋发聩的《革命军》。
邹容写完《革命军》后,顾虑文词浅露,拿去请章太炎先生过目。这位一向挑剔的文豪立即大加赞赏,并欣然为之作序。
1903年5月,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这本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的书。这本两万字的小册子,深刻揭露了清政府封建压迫的残酷性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公开号召国民起来用暴力推翻腐朽专制的满清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宪政、自由独立的“中华共和国”,并具体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二十五条革命纲领。其思想之先进、剖析之深刻、言辞之肯切、旗帜之鲜明,立刻就使它成了一颗革命的信号弹和超级的大引信。就连孙中山在看了这本书之后也爱不释手,大加赞叹。当时《革命军》发行量达到110万册,位列清末畅销书榜首
章太炎,名炳麟,1869年生于浙江余杭县,曾拜经学大师曲园俞樾为师,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基。他知晓了异族入侵国破家亡的惨痛史实后发誓不做清朝的官吏。27岁时他听到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的事,认定康为英雄奇士,加入了康发起的强学会,并开始在各家报刊上发表政治见解。戊戌变法失败,章太炎也上了被通缉的黑名单,于是他亡命台湾。此后,他的思想由改良派变为革命派,并写信给康有为劝其不要再保皇。1900年,容闳、严复、唐才常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国会”(中国议会),章太炎因其会章中有“共讲忠君救国之实”的字样,愤然掉头离去,并剪掉了辫发以明志。1902年他在日本倡议于3月19日明朝灭亡之期召开亡国242周年纪念会,并亲自起草了宣言书,孙中山、梁启超也同意作大会赞成人。由于清政府照会日本警察阻止,纪念会没有开成。后来由孙中山主持补开了一个小型纪念会,也颇有影响。
太炎先生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缘起,是由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海外的康有为逐渐蜕变成了主张只可立宪不可革命的保皇党,为了驳斥他们“维护光绪圣主”、“革命不合国情”等改良派谬论,消除他们在民众中的影响,为了给彻底革掉封建专制的命并建立民主共和国制造舆论,章太炎先生发表了这篇给康有为的万言公开信。除了在《苏报》上发表了节录外,后来印成了小册子,也有人将它与邹容的《革命军》合印成《章邹合刊》而广泛发行。
苏报案的经过
1,革命号角,清廷震怒:《革命军》一书一经问世,章士钊就在《苏报》的新书介绍栏目中加以特别推荐,并在书评中将其评价为“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第二天,苏报又推出了大名家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不久,再推出了章太炎的力作《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即《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节录,这就更加倍增强了革命舆论的轰动效应。
《苏报》的这些举动,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惊恐和仇恨。清政权的官吏走卒们早就盯上了《苏报》及其主要人物,并密谋要封闭报馆并捕杀首要分子了。只是因为《苏报》处于英租界之内,不是清政府可以随意行动的。
2,荒唐官司,英雄投罟:一些清朝的走狗官吏们经过密谋策划,向租界当局提出控诉,演出了一出中国政府状告中国民办报馆的荒唐官司! v6月30日,租界的大批警探包围了《苏报》报馆,抓走了章太炎、陈仲彝(陈范之子)等五人。第二天,已经被朋友藏匿起来的邹容听到章太炎先生从容就捕一事后大为激动,自己跑去自首,要与自己义结金兰的章大哥同生死共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