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传颂忠义——辛亥后裔著书赞颂辛亥革命和刘氏双烈
辛亥革命网 2015-06-09 09:1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袁传华 查看:
年届七十的古稀老人刘平贵是辛亥后裔,为纪念“辛亥百年”,继《辛亥巢湖刘氏双烈》后,又推出《皖江辛亥风云录》,他用史实讴歌正义,挞伐邪恶,褒贬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是对事关辛亥革命凤毛麟角著述的有益补充。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有散文、诗词,附录有关历史文献,共计16万字。读后,令人钦敬有加,感慨良深。
颂辛亥 赞中山
作者刘平贵以《辛亥革命颂》、《赞武昌起义》、《声声慢·辛亥颂》、《百年沧桑赞辛亥》、《满江红·赞辛亥新政》、《瞻仰烈士碑》等诗词,歌颂了伟大的辛亥革命。他在诗中写道:“清末神州风云起,先驱中山申大义。武昌霹雳震天下,华夏纷纷举义旗。”又如词:“百年辛亥,岁月峥嵘,神州风起云涌。历经沧桑巨变,古国新生。犹如出世昆仑,东方崛,雄傲苍穹。怎能忘,百年前,辛亥革命英雄。悠悠历史长河,吟诵着,赴汤蹈火英雄。壮怀激越,赴国难建丰功。血火刀光剑影,大无畏,扭转乾坤。愿青史,铭刻时代精英。”如火如荼的辛亥革命壮举及胜利后的情景与受化一一跃然纸上。
在赞颂孙中山先生方面,书中收录了散文4篇、诗词各一首。如《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谈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辛亥革命前后的孙中山与袁世凯》、《毕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等,作者从不同历史背景加以阐述和追思,歌颂孙中山先生的英明伟大和高瞻远瞩的革命智慧。如《颂孙中山》诗中:“﹙一﹚自古英雄多磨难,逆境成功数中山。十次起义多挫折,武昌一举克难关。﹙二﹚辛亥霹雳惊天下,推翻满清建中华。公仆观念感人心,民本思想兴国家。﹙三﹚国家之本在于民,民生幸福是重心。公忠体国存博爱,鞠躬尽瘁尽终生。”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中就把“以忠于国,为众服务”的公仆思想,展示在国人面前。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其丰功伟绩永载史册,彪炳千古,万世流芳。中山先生为避免内战,经南北和议,他辞职下野,这种以国为重、委曲求全的精神令人敬佩。平贵在读史至此时,扼腕长叹并作《诉衷情·叹孙中山辞职下野》词:“万里奔波宣真理,革命当先驱。倍极艰辛成功,共和实不易。叹当年,孙公退,袁氏继。复辟称帝,祸国殃民,战乱纷起。”
平贵父亲刘天麟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是经冯玉祥将军打招呼才退伍回乡的。冯将军除给题名照片外,还送给一块军尼衣料,平贵在《冯玉祥将军照片的故事》中赞颂了将军的丰功伟绩,还披露了将军一些不为人知的遥闻。
忆双烈 思父母
巢湖辛亥刘氏双烈刘之良、刘之堂牺牲时,刘平贵的父亲才五岁。为了弄清双烈的身世,尤其是投身辛亥革命活动的事迹,刘平贵走访了北京、南京、上海、合肥、芜湖、安庆、绍兴、巢湖和台北等地的历史档案馆、纪念馆、图书馆和地方志办公室,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觅记载有关刘之良、刘之堂事迹的蛛丝马迹。还走访了巢湖市刘家老屋、东炮营、西炮营的父老乡亲和分散在省内外各地的双烈后人,历时三年,终于找到一些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弄清了双烈的身世和革命活动的事迹,撰写了数十篇纪念文章和百余首诗词,先后在巢湖日报、合肥晚报、辛亥革命网、安徽文化网、光明网等媒体发表,并汇编成书出版发行。刘之良是清末光绪年间举人,做过州、县官,其弟刘之堂是武举人,在之良身边当差。他们目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满清朝廷已无药可救,秘密参加光复会反清活动,后因徐锡麟、秋瑾皖浙起义失败受牵连,便辞职回乡办学堂,响应孙中山的革命号召,投身辛亥革命及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后因奸细告密被捕,1914年8月6月在安庆英勇就义。平贵在《喋血写春秋》诗中写道:“江城喋血写春秋,浩气如虹贯斗牛。百年风雨赞辛亥,世人缅怀双烈刘。”刘氏兄弟毁家纾难,壮烈牺牲,当时巢县爆发大规模的学潮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哀悼和吗不平的文字贴遍了大街小巷,其中《哀南巢》一文影响最大。平贵除写《哀南巢叹》外,还写了《江边祭祖》、《江畔独步夜叹》、《祖父劝农桑》、《祖父卖地办学堂》等诗词。祖父、叔祖父生前用过的刀、剑、飞镖、石锁等物,平贵睹物思祖,以诗词抒发了追思和怀念之情。
刘之良、刘之堂牺牲后,灵柩暂厝在安庆迎江寺,。其妻许氏携幼子刘天麟﹙即平贵父亲﹚并带着双烈的遗物返乡。刘之良血衣上的“忠义传家”血书被作为家训,并被刘氏族人视为族训。刘氏四代人,不论血亲和姻亲,皆以“忠义传家”米规范个人行为和教育后代。
烈士遗孤刘天麟16岁时由南京革命政府安排,进船政学堂学习,毕业后任招商局船队船长,抗日战争爆发编入江防海军任运输舰长。他参加过江阴抗战、武汉保卫战和宜昌战役,荣立战功,还救过落水军民,得到多枚勋章。1945年日本投降后,看不惯军中腐败,加之其妻患病、其母病重,要求退伍回乡,上司不准,后来经冯玉祥将军出面疏通才回到家乡巢县,开五金百货店做生意,后又改行下乡教书。他曾遭受政治运动冲击,下放石场劳动,挨过批斗。但他心中仍充满阳光,用“忠义传家”祖训和英烈故事教育子女,病逝前还嘱咐平贵铭记“忠义传家”祖训和祖辈的革命精神。
平贵是是刘之良长孙,在双烈家族第三代中,是事业有成的代表人之一。1066年由水利部选拔调入陕西从事水利、水文工作多年,2005年从省水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岗位上退休。在他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于本职工作之外,潜心调研,发表了数十篇科技论文,出版多本专著。现在担任陕西辛亥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科技交流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西安巢湖商会顾问等职,遵照家乡“关工委”等机构安排,经常应邀参加有关座谈会、报告会,谢绝任何报酬作义务演讲,定期撰写约稿在有关刊物发表。他是退而不休、乐于奉献的强者,这些,或许与“忠义传家”的祖训有关。
1988年,著名作家凌先有先生在陕西《泾渭》杂志发表的报告文学《悠悠汉水情》,真实记述了他青年时代的事迹,如今阅读仍很感人。当时,曾有人准备以《悠悠汉水情》为素材改编剧本,他得知后予以谢绝。家乡族人和他的母校巢湖二中曾倡议建刘氏双烈塑像,他得知后又予以谢绝,他在有关场合表态说:“此事从缓。谢谢父老乡亲的好意和厚爱,我们巢湖该塑像的名人很多,现在国家富强了,大家日子也过得好了,还不是非常富裕,不该花这些钱。政府在南山烈士陵园重建双烈墓,我们作为后裔感恩不尽,不再过份要求什么。”由此可见,平贵心胸宽阔、光明磊落。
斥走狗 颂双烈
一些追随袁世凯复辟称帝、疯狂镇压革命党人的刽子手,是辛亥革命的敌人,应该受到历史的谴责和人民的唾骂。如倪嗣冲,因嗜杀成性,故有“屠夫将军”之称,又因趋炎附势,兴风作浪,在官场上称“受色龙”,先后两下充当袁世凯、张勋复辟干将,屠杀革命党人。于是,平贵便有了《怒斥倪嗣冲》、《唾斥军阀走狗》等诗篇。这军阀走狗指的是反动县长王锡山,臭名昭著,《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记述了他的劣迹,是杀害刘氏双烈的主凶。
在《月当窗·祖母夜泣思雪恨》、《谒金门·祖母血衣击仇敌》、《谒金门·感念寺庙救助》以及《血衣击敌替夫报仇 哭祭忠魂携子避难》等诗文中,平贵用血和泪诉说了军阀县长王锡山派奸细王家怀假装“逃犯”指引官兵入宅搜查,在院中花台挖出军火弹药,将刘氏兄弟捆绑押解安庆,酷刑严审,致双腿露骨,体无完肤,惨不忍睹,于1914年8月6日杀害。其时,刘之良32岁,刘之堂30岁。
听说杀害丈夫的仇人王锡山卸任离巢,由东门外码头上船。其妻许氏将双烈血衣裹成一团,在街坊众邻护卫下守在码头等候,见仇人乘轿来了,便挺身而出挡道栏轿,掀开轿帘,将血衣砸在王锡山头上,怒骂:“血债要用血来还,你这狗东西不得好死。”群众也纷纷投瓦片、抛秽物,一时间“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军阀”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吓得王锡山辞轿抱头鼠窜而逃,来送行的官员也吓得溜走,送行仪式被迫停止,在《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有记载。据说,王锡山回家后气恼得病,不久就死了。
许氏血衣击敌后,回家带幼子投奔南山云岫寺躲藏,好心的住持方丈容留母子两人暂时避难,后得通家世交接济到夏阁乡住下。一年以后,袁世凯也在举国声讨声中气恼得病死了。2011年10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平贵赴京参加纪念活动后,专程回巢湖来南山云岫寺访问致谢,并作诗《游云岫寺》、《云岫寺感怀》,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其中有“古树似伞盖,荫护牡丹红”、“疑是祖母在,黄卷伴青灯”、“十里山路十里松,山花点点妆青峰”、“暮鼓晨钟送清风,涧泉无语雁有声”等佳句,
不忘祖 知感恩
巢城有个闻名遐迩的刘家老屋,此乃平贵祖辈故居,今已不存。还有城郊村东炮营、西炮营,均与平贵祖辈有关。据刘氏家谱记载,巢县刘氏一世先祖“火弥赤公”原为蒙古人,官居元朝江西右丞,在元末战乱中忠于职守,保境安民,苦战动掠成性的陈友谅,力竭阵亡。其子率军北陡由赣入皖驻守巢县。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褒奖前朝忠烈,追封“火弥赤公”为“靖节元臣”,迎灵柩归葬东炮营,赐后裔刘姓,赐第于城隍庙东,建刘氏祠堂。因此,平贵在《刘氏双烈先祖家世及其先祖火弥赤公其人其事》、《双烈家世》等诗文中一一叙述,并赞颂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根基及凝聚力,并表达了不忘祖、知感恩的赤子情怀。刘氏双烈墓原在东炮营祖坟地,1958年“大跃进”时被毁,为了纪念和缅怀先烈,他特请西安菁名画家韩永昌先生绘制了双烈墓山水画并题字:双烈忠骨何处寻,青山苍松伴英魂……2015年3月,巢湖市人民政府启动慰烈工程,在南山烈士陵园重建刘氏双烈墓,并举行落成仪式和纪念活动,平贵又有新作《双烈墓感怀》、《南山烈士陵园重建双烈墓散记》等诗文问世,其诗中“松柏黄花悼英灵,乡土芬芳慰忠魂。莫道墓内无忠骨,浩气长存映彩虹。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碧血丹心昭日月,革命精神铸国魂。”其文中写道:“民政春风拂巢湖,慰烈工程送暖流。南山烈士陵园重建双烈墓,犹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物,在巢湖这方热土激发出一系列的积极因素和正能量……”此后,平贵遵照关工委安排,在母校巢湖二中作了双烈事迹报告,意在弘扬烈士革命精神,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这些,巢湖日报、巢湖电视台等有关媒体均有报道。在感恩方面,平贵还写了《我的童年梦与人生感悟》等文章。他写道:“从搜集资料到写成此书,颇费艰难,感受良深。自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人生历练,咀嚼人生,反复回味,人格在不懈的探索和追求中磨砺,心灵经过洗涤,思想得到并华,领悟人生真谛,犹如浴火重生,凤凰涅磐,幸莫大矣。”还写道:“圆梦之际,向所有帮助我圆梦的好人们致敬,表示衷心的感谢!”
辛亥巢湖刘氏双烈是皖江仅有,也是国内不多见的兄弟双烈士,值得史志界发掘、整理,以丰富伟大的辛亥革命史,让历史不要忘记辛亥革命中的仁人志士和先烈们。
注:作者袁传华,巢湖乡贤,资深史志研究专家,对巢湖刘氏双烈事迹研究成果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