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全程反映”——解读黄兴诗词

辛亥革命网 2015-10-12 08:4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龙文泱 查看:

黄兴有“八指将军”美誉,其英勇可见一斑。黄兴还是一位诗人,经过初步考证,目前存世的诗歌有44首,多为辛亥革命时期所作,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全程反映”。
  黄兴有“八指将军”美誉,其英勇可见一斑。黄自荣告诉记者,黄兴还是一位诗人,经过初步考证,目前存世的诗歌有44首,多为辛亥革命时期所作,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全程反映”。

  黄自荣把黄兴的诗词分为3个时期:华兴会成立之前的青年时期,华兴会成立到二次革命的革命时期,以及二次革命后至黄兴42岁去世的后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青年时期的黄兴诗词,充满了救国救民的昂扬斗志。如《咏鹰》,“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黄自荣说:“我青年时期第一次读到此诗,有读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之感。”

  到了革命时期,黄兴的诗词主要反映革命斗争的内容,每次重大事件都有诗词作品。这其中情绪矛盾交织,时而有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又有对战友牺牲百姓受苦的悲痛。如刘道一牺牲后的《挽刘道一》,“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辛亥革命时期两次最重要的武装起义:黄花岗之役和武昌首义,是诗人慷慨放歌的重点。他在《蝶恋花·哭黄花岗诸烈士》中这样歌颂:“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反映武昌起义诗词最血性的是《四门泥》第三首:“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人生一世几华年,男儿六尺谁轻贱?金精百炼,磨砺时贤;将军三箭,恢复利权。便封豕长蛇,也不过再起群龙战。”轻快的词意中,高扬着一种革命男儿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令三军折服、鬼神同钦。

  二次革命失败后,随着年纪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黄兴的诗词更具思想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山水怡情的人生思考型诗词,二是对革命道路的思考。如因与孙中山有理念分歧,黄兴让居美国、后回中国的途中所作《由美洲归国途中口占》首句:“太平洋上一孤舟,抱载民权与自由,”彰显了黄兴的革命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兴的长孙黄伟民的夫人彭锡玲认为,祖父之所以有这样多的辛亥革命诗词,是因为“他亲历了革命,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的切身感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