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梦想到习近平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辛亥革命网 2015-12-14 13:3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景科 周立安 于晓丹 查看:
2016年,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上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年,就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和辛亥革命105周年。在近现代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中国人把“振兴中华”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和具体奋斗目标
2016年,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上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年,就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和辛亥革命105周年。
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孙中山是最受全世界所有华裔所敬仰和爱戴的领袖,先行者和引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民主共和的国父。一直到今天,海内外所有的中国人尽管政治信仰可能不同,特别是大陆和台湾现实的社会制度各异,但对孙中山的敬仰和爱戴却是一致的。
在近现代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中国人把“振兴中华”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和具体奋斗目标上,那就是150年前出生的孙中山先生,和在党的十八大上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21世纪前五十年中国的奋斗目标的习近平主席。
孙中山和拥护他的一大批觉醒的中华儿女和革命先行者们经过无数次斗争失败牺牲再斗争再失败再牺牲,屡败屡战终于使中国大众觉醒了,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他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一生追求进步,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热爱和平,主持正义,光明磊落,天下为公,促进了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他把明清以来全体中华民族的一个一致的伟大愿望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号召和口号 “振兴中华”,自十九世纪结束之时期开始,将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实现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也是高举“振兴中华”这一伟大旗帜而奋斗成功的。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当时,中国正从一个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国之所以会从一个富强先进的国家沦落为西方列强凌辱的半殖民地,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卖国有很大关系。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建立的前期也曾有过十分辉煌的“康乾盛世”,然而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它逐步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吏治日渐腐败,官吏贪风炽盛,盲目闭关自守。当西方列强打上门来时,清政府在坚船利炮面前连连受挫,以至进退失据,妥协投降,和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卖国条约。因此,要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孙中山有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他在《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繁。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堂堂华国,不齿于邻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痛心?”。孙中山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但他能屡败不馁,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孙中山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然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却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辛亥革命带来了共和的新纪元,中国还是军阀割据,军阀混战,国土被占据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搞出了复辟的短命的中华帝国的洪宪帝制。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彻底革命,才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12年走了63年的独立自主和跌宕起伏的奋斗之路,国力也是越来发展越强的历程。然而,振兴中华仍然是一个口号,而我们的现实目标仍然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的是小康生活。
2012年的十八大,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实奋斗目标,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历时几百年的民族之梦民族之愿景终于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前半叶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的思想和理论核心就是中国梦理论,中国梦理论的最大特点是超越政党局限,超越政治局限,最大化地凝聚了世界上所有中国人的思想共识,信仰追求共识,政治共识,文化共识,历史共识以及哲学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李景科,民革丹东市元宝总支党员。
周立安,民革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总支主委。
于晓丹,民革辽宁省丹东市机关总支主委。
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孙中山是最受全世界所有华裔所敬仰和爱戴的领袖,先行者和引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民主共和的国父。一直到今天,海内外所有的中国人尽管政治信仰可能不同,特别是大陆和台湾现实的社会制度各异,但对孙中山的敬仰和爱戴却是一致的。
在近现代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中国人把“振兴中华”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和具体奋斗目标上,那就是150年前出生的孙中山先生,和在党的十八大上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21世纪前五十年中国的奋斗目标的习近平主席。
孙中山和拥护他的一大批觉醒的中华儿女和革命先行者们经过无数次斗争失败牺牲再斗争再失败再牺牲,屡败屡战终于使中国大众觉醒了,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他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一生追求进步,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热爱和平,主持正义,光明磊落,天下为公,促进了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他把明清以来全体中华民族的一个一致的伟大愿望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号召和口号 “振兴中华”,自十九世纪结束之时期开始,将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实现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也是高举“振兴中华”这一伟大旗帜而奋斗成功的。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当时,中国正从一个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国之所以会从一个富强先进的国家沦落为西方列强凌辱的半殖民地,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卖国有很大关系。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建立的前期也曾有过十分辉煌的“康乾盛世”,然而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它逐步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吏治日渐腐败,官吏贪风炽盛,盲目闭关自守。当西方列强打上门来时,清政府在坚船利炮面前连连受挫,以至进退失据,妥协投降,和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卖国条约。因此,要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孙中山有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他在《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繁。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堂堂华国,不齿于邻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痛心?”。孙中山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但他能屡败不馁,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孙中山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然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却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辛亥革命带来了共和的新纪元,中国还是军阀割据,军阀混战,国土被占据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搞出了复辟的短命的中华帝国的洪宪帝制。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彻底革命,才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12年走了63年的独立自主和跌宕起伏的奋斗之路,国力也是越来发展越强的历程。然而,振兴中华仍然是一个口号,而我们的现实目标仍然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的是小康生活。
2012年的十八大,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实奋斗目标,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历时几百年的民族之梦民族之愿景终于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前半叶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的思想和理论核心就是中国梦理论,中国梦理论的最大特点是超越政党局限,超越政治局限,最大化地凝聚了世界上所有中国人的思想共识,信仰追求共识,政治共识,文化共识,历史共识以及哲学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李景科,民革丹东市元宝总支党员。
周立安,民革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总支主委。
于晓丹,民革辽宁省丹东市机关总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