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我妈和我的故事》弁言

辛亥革命网 2016-01-27 09:0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查看:

童晓晋、冯文学夫妇和我是世交,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晓晋、文学给老红军的父母亲童世光、罗明德编著《我爸我妈和我的故事》,出版前,我有幸先读为快,深受教育。

  童晓晋、冯文学夫妇和我是世交,特别是他们一家老少对我祖父极其尊重,令我万分感动。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晓晋、文学给老红军的父母亲童世光、罗明德编著《我爸我妈和我的故事》,出版前,我有幸先读为快,深受教育。这个家庭的历史,从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始、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一条主旋律的真实写照。

  儿时我就知晓童世光的名字及其传奇故事。童老1923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1925年参加革命,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当时的鄂豫边区和新四军五师就是“大知识分子”了。1927大革命时期他是武汉迎接北伐军的总交通;曾做过陈潭秋、董必武的秘书;回到汉川家乡领导农运,将自家良田分给穷人。他的经历丰富多彩,是有故事的人。1928年在上海《东方杂志》公开发表译文“英报之日帝国主义在满洲的前途观”;在冯玉祥的大中通讯当编辑;在上海以记者、乞丐身份作地下交通员;在泰山与冯玉祥促膝恳谈抗日问题;在青岛创办《抗日三日刊》,将毛泽东的文章译成英文,又连载斯诺的文章;1937年受青岛市委指派,与张申府、杨秀峰、罗隆基等赴北平参加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1938年,根据董老、陶铸的指示,回湖北办汤池抗日训练班;创建天汉抗日根据地;担任史沫特莱的翻译;接待美国陈纳德的“飞虎队”;抗战胜利后,还应范文澜之邀任华北大学外语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伊始,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陈少敏对童世光说:“中央现在正筹划建国事宜,你外语好,我可以推荐你去任外交部副部长。”童答:“我的耳背,与外国人打交道,听不清人家的话,岂不误了国家大事,我不能去外交部。”后由董必武安排在中央政法委任参事。时任湖北省主席的李先念找董老点名要童世光,一纸电报把他召回湖北,令童接管湖北省农学院,继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尔后,从厅长回任农学院院长,从院长自降副院长,官是越做越小了,都是童老主动要求的,但无论职位高低,始终丹心一片,两袖清风。湖北省社科院老院长夏振坤先生曾说过:“童世光是一个至诚的革命者,同时又有很强的老庄倾向。也许是他复杂的人生经历,使他淡于宦途,安于平静。”20世纪50年代中期,童世光为农学院发展选址狮子山,当时还有不少的反对意见,如今华中农业大学已是拥有近3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教育部直属的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童世光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1973年国家代主席董必武为童世光题诗,“清诗一首今朝记,未易吾言颇自珍”,表达了对童世光的厚爱。1984年国家主席李先念回湖北看望老同志,特地把童世光、罗明德夫妇拉到身边亲切交谈,合影留念。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武汉市档案局在汉口一元路街头大型宣传栏张贴1945年李先念在大悟新四军五师司令部和美军联络人员的那张合影照片,我告诉宋晓丹处长,图中的童世光是五师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他的女儿童晓晋是我的好朋友。

  罗明德的父亲罗锦老先生是鲜为人知的辛亥革命志士,早年就读张之洞创办的湖北陆军测绘学堂。武昌起义时,罗锦和同学们被编成学生军,参与置办旗帜、攻打中和门等战斗。黎元洪被起义军“请进”红楼,黎同意参加革命,但要求晚上回家休息,每天晚上由罗锦等翻越蛇山护送黎回家。1936年冬,罗明德从湖北省立女子师范毕业,为准备放弃留在武汉待遇不错的教书工作而烦恼。是晚,罗锦老先生对女儿“惟馨,你还是去乡村吧,你们年轻人应该以身报国,国破了,哪还有家呢?”一席话,坚定了她追求进步的信念,参加共产党,走上革命路。罗明德曾任新四军五师医政科科长、第二军分区野战医院院长。1939年“竹沟惨案”被捕,她坚贞不屈,把尚未满月的孩子送给当地老乡,最后在群众帮助下脱险,历尽千难万险回到京山八字门新四军五师司令部。罗明德工作能力强,且多才多艺,新中国成立后,随丈夫从北京中央政法委人事科长岗位上来到湖北农学院。组织上曾调罗明德任武汉医学院党委书记,但她甘当配角,为华中农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了后半生。

  这对革命的知识分子夫妇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无论是危急关头,或是历次政治运动,坚守信念,献身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不动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正如华中农业大学书记李忠云所说:“人生高境界,家国大情怀”。

  童世光逝世4周年,正逢2000年新千禧,湖北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中共汉川市委员会、汉川市人民政府给他做了本纪念文集《世纪之光》。次年,在子女的催促下,罗明德根据她的革命经历也写了本《明德惟馨》,刘西尧同志欣然作序。近年,他们的女儿童晓晋新发现了外祖父罗锦曾使用的遗物,除2015年3月17日将遗物捐赠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还想把老人家的革命事迹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决定将《世纪之光》《明德惟馨》集结正式出版。晓晋退休后用了5年时间,根据自己成长的经历,撰写出30万字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征、充满正能量的《岁月如歌》,我和昌庆旭老师建议她将此一并收入父母亲的这本书中。夏振坤先生题字,以“一对睿真人”高度评价童世光、罗明德两位革命老人的一生;冯天瑜先生题“守先待后”4个大字,点赞晓晋、文学传承革命精神,热烈祝贺本书出版。

  将父、母、女三部分内容汇编一起,全书不可无序。现在老一辈革命家多已谢世,或是耄耋老人,不忍搅扰,请人作序成了难题。冯天瑜先生建议将刘西尧为《明德惟馨》写的序作为全书的代序,再采用“弁言”形式介绍这部书,全书就完整统一了,使人茅塞顿开。始料不及的是,晓晋、文学夫妇要我捉刀“弁言”,我一介教书匠,才疏学浅,人微言轻,怎能担此重任。无奈时不我待,恭敬不如从命,毕竟本书付梓在即。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童晓晋一家三代人的家国情怀,还在继续谱写。时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此书很值得一读。

2015年9月3日于珞珈山

2014年11月26日,向虎雏和童晓晋(右)在华中农业大学辛亥革命网举办的《辛亥北伐之湖北战区》学术座谈会上的第一次见面 (昌庆旭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