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辛亥革命网 2016-10-08 08:5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祖莫 查看:

八十年前,红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徐向前、陈昌浩的带领下,在极其艰苦复杂的不利条件下英勇奋战,不怕牺牲,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人举世无双的英雄气概。

各位来宾,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刚刚粗略地走了一趟红西路军征战过的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这是一条充满着革命前辈英勇献身精神的路,是一条谱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的路,是一条先烈们用自己鲜血灌注的路。

  八十年前,红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徐向前、陈昌浩的带领下,在极其艰苦复杂的不利条件下英勇奋战,不怕牺牲,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人举世无双的英雄气概。他们为什么有这种精神和表现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有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对信仰的忠诚是革命前辈留下的最大财富。我父亲陈昌浩,当年虽是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主席,但他和广大指战员一样,都是有革命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不忘初心。什么是初心?我个人认为初心就是当年的信仰。为中国大多数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跟着共产党去闹革命,去流血,去牺牲,这就是初心,这就是信仰。

  陈昌浩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主席做了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和激励指战员们要有信仰。李培基将军曾是陈昌浩的警卫员,他在回忆陈昌浩时写到:“他对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说:要懂得为什么要参加红军?为什么要打垮蒋介石反动派?什么是中国革命?当战士的要学习文化,也要学习一点革命的基本道理。这是我们打好仗、为多数穷苦人民谋利益,搞共产主义的大事!”

  陈昌浩教育战士要有信仰,他自己就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我父亲在武汉上大学时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有了自己的信仰,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一九二七年党派他到苏联学习,使他更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回国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后,坚决执行党的各项决议。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冲锋陷阵,毫不畏惧。他心里装着全中国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那种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他的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陈昌浩 --- 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却能把生死抛在脑后,高举手中的枪,身先士卒,他这种精神受到广大指战员敬重和佩服。李培基将军曾回忆说,西路军在倪家营子突围战斗中,陈政委常常亲自上阵指挥。特别是在最后突围的那夜,部队减员很大,人员伤亡严重。这时凡年龄大一些的能上前线的人都补充到部队打仗。战斗一打响,徐、陈两位首长毫无惧色地带领我们一往直前冲击起来。杀出重围后,为防敌人埋伏,陈政委骑在马上还亲自扔了两颗手榴弹。

  我记得那是一九六一年的夏天,我父亲的老乡、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军械专家吴运铎来探望陈昌浩。我父亲称赞吴运铎的忠诚,把一切都献给党的精神。吴运铎很谦虚地说:“我算什么?您不也是对党忠诚,您不也是把一切献给了党。”说完这句话,我听见吴运铎又补充了一句:“您可是一个孤胆英雄。

  吴运铎所说的孤胆英雄是指当年黄安战役,陈昌浩作为一名军队的高级指挥官,具有胆大过人的英雄气概,只身登上红军的第一架“列宁号”飞机,在广大红军官兵面前表现出了人所不及的神勇之举。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是我亲耳听到的。1957年解放军准备庆祝建军三十周年活动时派专人来采访我父亲。父亲讲述时我在场。那是在1931年,一架国民党飞机因燃料耗尽迫降在鄂豫皖苏区,被红四方面军俘获。陈昌浩虽身居高位,但是,为了战役取得胜利,为了给敌人精神上的打击,他把生死抛到一边,坚持独自一人坐在被俘的国民党飞行员身后,用德国的驳壳枪顶着他的后脑勺,穿越白区,飞到黄安上空投掷手榴弹和传单。红军飞机的出现,强烈地震撼了国民党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国民党的报纸惊叹:不得了,中共有自己的空军啦!

  信仰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是坚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坚强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兵败祁连后,作为政治局委员、红西路军党政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总政委的陈昌浩,回到延安见到当时党中央的一把手张闻天。张闻天没说明任何理由,只是告诉陈昌浩:“中央的会议你就不要参加了”。就这样陈昌浩在没经过任何组织程序的情况下被撤销全部职务,安排到宣传部门当科长。他一方面写检查,接受批判,一方面到抗大讲授马列主义。听老人讲,陈昌浩讲马列不用讲稿,出口成章,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一九八零年,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对我说,当年在延安听陈昌浩讲马列主义和革命的道理,对她的影响特别大,坚定了她为共产主义终身奋斗的信心。陈昌浩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向中央表态,干什么都行。他曾说过为了革命事业“当个小兵也不在乎”。陈昌浩在受到批判,特别是在张国焘擅自选择离开延安后,勇于一人独自承担全部责任。在这点上陈昌浩表现出英雄豪杰的气概。

  1939年经中共中央批准,陈昌浩与周恩来乘同一架飞机去苏联治病。我父亲这一去就是十三年。在此时期,陈昌浩的革命信仰仍坚定如初。1941年,看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曾是中共高级指挥员的陈昌浩申请上前线被拒,心情悲愤交加。想到自己是共产国际培养的无产阶级革命干部,是以解放全人类为最高目标的共产党员,打仗不让我去,那挖战壕总算可以吧?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我父亲荣获苏联政府颁发的卫国战争的奖章,上面是斯大林的头像。可惜,本可以作为我父亲陈昌浩最好见证的这枚奖章在文革抄家时被造反派硬从我手中抢走,再也没有回来。

  去年我有机会去莫斯科查我父亲当年在苏联的档案。当我看到发黄的白纸上我父亲写给共产国际的信中要求上战场字句时,不由得潸然泪下!什么叫共产党人?什么叫共产主义战士?一个中国人离开自己的祖国,流落到苏联,还想着要为苏联人的解放事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去流血牺牲,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尽管上前线没得到批准,但是陈昌浩在后方仍努力工作,勤勤恳恳。

  面对日本摧残蹂躏中国,陈昌浩要求回国抗日的请求无人答理。作为一名军人,一名指挥过几万人的统帅,心焚如火。国内解放战争打响,陈昌浩再次要求回国,为党为人民做贡献,解放中国穷苦百姓,实现自己青年时就立下的志向和理想。结果还是不能如愿。但陈昌浩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勇敢地投入新的战斗。在苏联他翻译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革命的文学作品以及用很多年的时间编著了新中国的第一部俄华辞典。

  1952年4月父亲陈昌浩经党中央批准最终含泪踏上了他分别十三年的故土。记得当时离开莫斯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的全权大使、曾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坐着“吉斯”牌豪华轿车来接我们。张闻天上前握住我父亲的手说:“我们回家吧!”听到这句话我父亲哇地哭出来了,真是可以称作“泪飞顿作倾盆雨”。十三年啊,等了十三年!终于可以回家了,可以回自己的祖国了!

  怀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信仰,陈昌浩全心全意投入了马恩列斯著作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我父亲回国后,党和人民给了他优厚的生活待遇,比起在苏联十三年的艰难,真是天壤之别。但陈昌浩没有腐化,没有堕落,没有失去原有的革命本色,保持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他所用的铜质墨盒上刻着他最喜欢的座右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个墨盒现在安放在八宝山没有陈昌浩骨灰的骨灰盒中。

  我父亲陈昌浩革命一辈子,清正、廉洁。我们家里没有存款。记得文革中从我家查抄的物品中有父亲交党费的收据,其中一张是人民币壹亿元(旧币),是我父亲把他编“俄华辞典”在中国的再版稿费交给党了。

  正是因为有信仰,正是因为信仰的力量,我父亲陈昌浩,就像他自己写的诗中那样,他在我心中的确是一个“耿耿怀大义,凛凛报国心,不求垂青史,愿作铺路尘”的英雄。

  中央在对陈昌浩的评价中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陈昌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谢谢大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