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浩之子陈祖莫巴中发言

辛亥革命网 2016-10-08 09:5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祖莫 查看: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在这八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先辈浴血奋战、为之奋斗的理想今天实现了。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百名红军后代赴巴中祭英烈。

尊敬的各位来宾,你们好!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在这八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先辈浴血奋战、为之奋斗的理想今天实现了。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富有、人民安居乐业,这不就是我们先辈的中国梦吗?

  2009年我曾来过巴中 ------ 红四方面军成长、发展、壮大的地方。当年,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人的领导指挥下,通过几场过硬的战役和强大的政治宣传工作,把1932年10月从鄂豫皖撤出的1.5万人发展到近10万人,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根据地,解放了约600万人口,4.2万平方公里土地,成立了一省二道二十四县的苏维埃政权。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绩?那就是因为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执行了党中央六大通过的决议,进行了土地革命运动,得到了广大川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我的父亲陈昌浩与宣传部长刘瑞龙紧密合作,把根据地的政治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了扩大红军宣传,他们发动群众组织凿字队,到处刻写宣传标语4000多条。“赤化全川”四个大字至今挂在800多米的悬崖上。当我站在悬崖对面看着那雄伟壮丽的四个大字,群众中有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还对我说了一句:“我们记得陈政委”。红军撤退时,国民党想尽了法子也没能把“赤化全川”抹掉。

  为了摆脱鸦片烟给川北老百姓带来的痛苦,红四方面军领导有效地开展了戒烟运动,编写了戒烟歌,研制了戒烟丸,使当地百姓个个心情舒畅,吃喝不愁,家家有人兴高采烈地去参加红军。

  我有一位红军后代的母亲,她致死也没忘记当年的一幕。这位母亲当时只有十二岁,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她在军部院内玩耍,看到有位个子高大的首长坐在那里,于是她跑过去坐到他的腿上聊起天。哪位首长问她喜欢不喜欢红军,她痛快地喊道:“喜欢”。又问她想不想参加红军?女孩子又痛快地喊道:“想”。首长让她回家问父母。由于红军在当地的声望,她父母高兴地答应了。这位十二岁的女娃就这样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女战士。后来她才知道把她领入红军队伍的首长就是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她一生都不忘陈政委,他的后代在她的教诲下对红四方面军的感情历久不变,至今十几年都默默地自费采访仍健在的老红军,为宣传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这位老红军妈妈的后人也在场。 在这里,我要感谢像她这样的后代为红四方面军、为西路军正名而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谢谢你!

  今天我们来到巴中这块革命圣地,在这里亲自体会到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的思想过硬,作战勇敢。长征时三次过雪山草地,条件艰苦,但部队保持高度的革命乐观精神,在困难面前没有被吓到,没有被打垮。在后来长征路上的关键时刻,红四方面军的陈昌浩、徐向前把革命的利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共同避免了红军互相残杀。这就是他们高度党性的表现。在西路军的悲壮历程中,两万多红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坚决执行了中央的命令,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烈的篇章。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作为西路军党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对自己带领的部队惨遭失败,悲痛万分。1937年10月1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这样写道:“西路军艰苦奋斗精神值得赞扬,西路军英勇牺牲是有不可磨灭的意义的。西路军指战员,为着党中央及军委所给予的任务而坚决斗争,粉身碎首,饥冻疲困,在最困难与从未遇过的困难条件下及残酷万分的血战中,一般说来没有灰心失望,没有投降困难,为求战胜敌人完成任务,而斗争到最后一滴血。”

  同志们,亲人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想想红四方面军以及后来的红西路军爬雪山、过草地、打马匪,他们经历了多大的磨难,牺牲了多少战友的生命。在极其复杂、难以预料、甚至难以想象的残酷条件下,我们从巴中,从川陕根据地走出来的红四方面军,没有趴下,没有气馁,没有丧志,继续为革命流血,继续为革命战斗。为什么?我们要问一问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们有信仰,他们相信自己是为中国广大穷苦大众谋幸福,是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是为自己,绝对不是为自己!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初心。这就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培养出来的红军精神,这就是我们红四方面军的政治工作的业绩,这就是我们继续长征的动力!

  谢谢大家。

  (作者系原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之子------ 陈祖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