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山精神 坚守精神家园:读《“天下为公”--孙中山传记》有感

辛亥革命网 2016-11-10 13:3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覃柳筠 查看:

翻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这本传记,我认真品读了他为国家、为民族40年殚心瘁力,唤起中华民族自由独立精神,深受激励和鼓舞。
   这是金城江十几年一遇的雪花飘扬的日子,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我们河池民革的党员们结束了游击开展组织生活的模式,有了一个温馨的归宿---“党员活动之家”。在“活动之家”内的中山先生像和“爱国、民主、博爱”标语下,主委给我们每位党员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粮——《“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传》,为我们党员注入了思想正能量,坚定了精神家园。

  翻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这本传记,我认真品读了他为国家、为民族40年殚心瘁力,唤起中华民族自由独立精神,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激励和鼓舞,感受到中山先生精神的伟大、人格的伟大。

  我钦佩,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倾注满腔热情、诚挚和心血,面对革命中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和种种挫折考验而不灰心气馁、百折不挠的高贵品质。中山先生从“医人”到“医国”,为推翻封建帝制,实现“天下为公”,先后上万言书提改革建议,创立兴中会,在革命起义后多次蒙难、被迫飘洋海外、被追捕,都没有放弃“救中国、兴中国”的革命事业。他不论何时风尘仆仆地向民众演讲,鼓动“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治理国家大政”;发动风起云涌的多次武装起义,并亲自发炮、为伤员包扎伤口和救治,动摇了封建帝制;先后筹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中国同盟会,与保皇党人多次论战,历惊涛骇浪般的“倒孙风潮”种种挫折而不气馁;面对“讨袁”后国民党作为曾经拥有几十万党员的大党几乎被瓦解的局面,他再度流亡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被叛军炮轰总统府后,他打击叛军,思索革命出路,努力争取苏俄支持,收复革命根据地;南下护法,成立革命党,改组国民党,捍卫共和,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我敬仰,中山先生对人民群众怀着真挚深厚的感情。中山先生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和真实的民主主义,热烈地同情劳动者和被剥削者,思考解决贫富日益悬殊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他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皆基于民,赋予了民族主义是对外民族自求解放、摆脱列强瓜分和统治,对中国境内各民族则一律平等;民权是人民的政治力量;民生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人都有生活保障,人人安居乐业等重要内涵。

  我敬佩,他真诚纯洁地爱国,无杂念,不计得失,不谋私利,艰苦朴素,把所有财富都献给了革命。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就任时,他特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只做了45天的临时大总统, 为解决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困难,他耗尽心血。为保卫共和,他尽可能地团结各派,开辟国共合作典范,不为个人地位作任何考虑,只要求坚持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自由,有请愿、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的约法。他全因尽瘁国事,不置家产,留给夫人的一切,只有2000本书和一些日用品,爱国侨胞捐赠给他的一幢房子,为给革命筹款他先后典当过三次……感动于,宫崎寅藏夫人回忆起中山先生来东京时,拿出占领广州时所发行的两枚银币和一些军票送给宫崎寅藏夫人,制服里穿的竟是宫崎寅藏夫人五六年前在穷困中缝做与洗烫的单衫。 而孙家一家人都为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胞兄孙眉也为支持他革命倾其所有资产直至破产。感动于,先生说“若为图利计,我亦何乐于革命,而致失我固有之地位,失我固有之资财,折我兄之恒产耶?”

  我感动,中山先生时刻心系“救中国”,面对革命征途遇到的无穷无尽的新矛盾,在内忧外患之中坚强意志,勇往实行,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呕心沥血,奋斗和奉献了一生。中山先生对中国的情感,如他所说的“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他时时研究探索解决中国的症结所在,积极构思了“行易知难”、“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的《建国方略》宏伟蓝图,致力于推进国家现代化。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深深地影响了此后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命运,而《实业计划》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份完整、系统的经济现代化计划。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中山先生虽不在位,但仍诚心诚意劝袁练兵百万以强中国,而自己则愿专任修全国铁路之责,提出以发达交通作为媒介,兴办实业,挽救中国商务。当皖、奉军阀尊重不平等条约,中国处于强邻群迫、军阀私争、内外交困的局面中,身患肝癌的中山先生在进京途中虽然病卧在床,仍每日接见重要同志及宾客,只为“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共同救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身患肝癌的他为了操心救国,枕边、手上都是书,弥留之际他还用断断续续的语言说:“和平,奋斗,救中国”, 留给后人的政治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中山先生怀着遗憾离开,他没能亲见他梦想中的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他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让中国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他生前在改组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提高党员素质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让后人感受到他对国民党队伍建设的苦心和对党员们寄予的厚望。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山先生说,“革命党用了30年工夫,流了许多热烈的心血,牺牲无数的聪明才力,才推翻满清,变更国体”。在内忧外患之中探索救国之路的不止孙中山先生一人,为此献出生命的仁人志士更是前仆后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革前辈在孙中山精神的感召下,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战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革前辈积极参与国家管理和建设事业,他们把民革组织当作精神家园,把民革党章作为自己信仰的归宿。今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革党员,我想,我们更要牢记自身使命和职责,把坚守精神家园、传承中山精神化作我们矢志不移的信仰,奋斗不止的初心,不断前行的动力。

  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是凝聚全体民革党员的精神纽带,是民革特有的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基本特色,更是民革党员思想建设的指路明灯和成长汲取的养分。在中山精神的激励和哺育滋养下,河池民革党员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发挥民革特色履行好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在今年9月召开的河池市人大、政协会上,河池民革有十多位党员同志还成长为新一届河池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肩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任。今年,也是纪念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让我们坚守这份精神家园,发扬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和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精神,怀抱理想踏实前行进取的精神,传承民革老一辈党员立志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坚定革命理想、斗志旺盛的革命奋斗精神,不计得失甘于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围绕民革侧重的三农问题、依法治国等领域开展重点调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做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社会服务工作,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辞劳苦,努力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国家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