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有条中山路
辛亥革命网 2022-06-08 14:0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彦儒 查看:
渊公,您来了吗?
一个长髯飘飘的儒雅老者闪过路口,又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每次回兴宁,我都要挑个时间,慢慢地行走在中山西路,在别具风韵的骑楼建筑中寻找着,寻找着那丝萦绕在历史深处的跫音……
日前,政协中山市委员会、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对外宣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3周年,继承孙中山精神,将联合主办“中山路”散文征文大赛。
秋风起,斜阳下,轿车、摩托车和路人将街面挤得满满当当。
老家兴宁是千年古邑,中山西路位于主城区,这条路是从什么时候改名为中山西路?之前又是什么名称呢?
《今日兴宁》文苑版主编刘波中老师告诉我,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县城有过四次迁移。1515年明代才子祝枝山赴兴宁任知县,他在任内主持编写的《正德兴宁县志》有记载:“城中道路有十,曰:县前街、新街、大街、南新街、直街、东街、西街、后街、东巷、西巷。”如今的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即是500年前县志记载的“东街、后街”。
东街、后街始建于哪一年?据《正德兴宁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县丞刘渊持印来创县治,当时的县治即如今的老城区范围。
1947年,兴宁改建东街、府馆前、后街、行台,街面垫高1至2米,街道扩宽为11至14米。改建后为纪念国父孙中山,东街更名为中山东路,后街、行台、义仓巷更名为中山西路。
刘老师的考证没错。咨询他之后,我还回想起小时候爷爷谈起外曾祖父的创业史时也提到过,就是在那年,我的外曾祖父在这里买下中山西路商铺,将牙科诊所搬到这里,这个诊所一直由爷爷陈英华担任掌柜,这片铺头供养了外曾祖父家5位涉化工、医学等领域的大学生。1956年公私合营,外曾祖父的牙科所收归国家所有,爷爷留下来成为城镇医院的牙医,他从此时开始才有了正式的工资收入。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爷爷陈英华和四叔公陈振民两兄弟成为名震粤东的知名牙医,八十年代初连赣南、闽西、以及粤东的汕头、潮州、揭阳等地不断有患者慕名来兴宁城镶牙。
中山西路缘何而名?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兴宁,这座只有2104平方公里的小城,这里的中山西路与上海、广州哪些大城市的中山路相比,有哪些值得大书特书的焦点?
斜阳西下,扶着苔痕累累的骑楼立柱,趁着拍照的机会,远归的游子把双掌及胸脯贴上去,让心跳去感受金戈铁马年代的号角……
《人民政协报》2014年公布了史料,称蒋介石1925年3月30日东征途经兴宁城,他在兴宁城北门外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及东征阵亡将士大会,并发表演说,尊孙中山为“国父”,这是“国父”称号第一次亮相,自此之后,这个称号就被全国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引用。
孙中山有没来过兴宁?我翻了很多史籍,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材料。但是从《兴宁县教育志》我查到关键的数据: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时有兴宁留学生14人入会。早在1896年被拥载为反清组织洪门嘉应州大佬的何子渊也在同年加入同盟会。
老家的人称何子渊为“渊公”。1906年,一直“鼓吹新学”的何子渊继其1885年创办倚南洞小学等学校后,又与萧惠长等人一同创办兴宁县立中学,在学生中宣扬革命。何子渊先后两次策动潮州黄冈起义,与丘逢甲一起营救遇险党人。1909年,何子渊组织参与“己酉梅州起义”。
1911年,何子渊与同盟会领导人何天炯、黄兴等人致力筹款、购买枪支弹药,筹划广州黄花岗起义。事败,子渊长子尚炬失踪遇难。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何子渊将六弟何贯中托咐给孙中山。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晚,消息灵通的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潜出军校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成功阻止清军南下一事,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为辛亥革命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12年,何子渊与萧惠长、张花谷等人组织民军光复兴宁,被公推为议长,兼任兴民学堂董事长,他先后提出振兴山林、开办实业、禁鸦片、禁赌博等重大方案。
1917年9月,中华民国海陆军政府成立,为筹措经费,何子渊奉孙中山之命筹建大型地方国营股份制企业琯坑钨矿,该座钨矿从1918年2月开采至1980年代末,曾为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0年,何子渊出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参与谘议军事”。
1925年春,为平息陈炯明残部的串扰,东征军光复兴宁之时,何子渊两天内为东征军筹募到20000大洋的现款和大批军饷物资。
孙中山曾在品尝何子渊馈赠的兴宁箭竹顶铭茶后题诗助兴:“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甘苦同珍,箭竹顶茶。”
斜阳落在楼群后,慢慢踟躇在中山西路,望着车水马龙的路面,望着熙熙攘攘行色勿忙的行人,我在慢慢品味着这片热土与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史迹。
在家乡父老的眼中,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留下的又是哪些印象呢?记得1988年爷爷跟乡亲们聊天时,曾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为何子渊镶牙的往事。
“渊公急公好义众所周知,除此之外,他为人谦和,善于调停族群民怨,”爷爷是在30年代中期去给何子渊镶牙,当时他还是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曾跟着外曾祖父北上行医直至江苏常州,回来前已在赣、皖、浙、沪、苏转了一圈了,何子渊在诊疗时曾跟爷爷聊起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建议爷爷这一代人要多去了解中山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
爷爷讲古,常常会提到渊公的一些故事:有一次何子渊乘轿回家,在石马三眼桥看到路边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乞丐,立即下轿询问。渊公见其情况危急,于是吩咐轿夫将病重乞丐抬上轿子,星夜送至梅州德济医院抢救。
后来经德国医生一夜手术救活的“乞丐”,其实是兴宁金宾旅店的创始人罗善民,因当时土匪横行,遂乔装打扮成乞丐返乡。岂料,他半道突发急性阑尾炎,命悬一线之际幸遇何子渊救助。
对于家乡父老来说,名垂史册的何子渊不仅仅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二千多年封建专制时期的左膀右臂,不仅仅是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不仅仅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以助人的邻家老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善于对乡间各种民怨和族群械斗进行公正调解的不二人选!当年,粤东一旦爆发械斗事件,当事双方均指名道姓要渊公调停。1926年春,兴宁岗背钟刘两姓大规模斗杀,何子渊出面摆平。下半年,永和何罗两姓又发生斗杀事件,3人丧命,子渊冒险“独赴前线”,此事最终又获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