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昌洪教授在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

辛亥革命网 2013-11-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严昌洪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1月12日上午,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市辛亥革命博物馆召开。会上,著名历史学家严昌洪教授发表了讲话。,严昌洪教授在武汉辛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尊敬的辛亥首义志士后裔:

  今天,在孙中山诞辰148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成立了辛亥首义研究会。我向会议表示祝贺。研究会聘我做总顾问,我就不敢当,要向大家来学习。下面,我就想谈谈如何发挥后裔群体作用的问题。

  辛亥革命不是少数人事业,它是由成千上万的新兴知识分子和革命化新军士兵群体以及各种民众势力协同发动与推进的一场革命运动。当年辛亥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的独立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辅神,一直鼓舞和教育着包括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在内的中华儿女。百年来,许多辛亥后裔以其先辈为榜样,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的爱围主义精神,在各自的事业中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如今,数以万计的辛亥革命志十后裔,足迹遍及全球五大洲,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分布在政、商、学各界,其中颇多精英人士。他们以先辈革命功绩为荣,具有革命后裔意识,且互相有联系、有活动,已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

     开展辛亥革命志士后裔联谊活动,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以来即开始形成历止传统,1946年10月10日,在武汉成立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的同时,即成立了辛亥后裔联励会,它由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张希文、董大威等人提议创立,以“联谊励志”为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各地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也多次举办过联谊活动。1989年武汉地区还成立过辛亥革命志士后裔联谊会,隶属于市政协的武汉市海外联谊会,挂靠于民革武汉市委员会。成立之初为加强两岸交流与互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后因故暂停活动。在台湾的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随着辛亥志士的逝去,也已逐渐演变为后裔组织,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继续发挥作用。

     值此时机,发挥辛亥后裔作用,办好以辛亥后裔为主体的辛亥首义研究会,为辛亥革命纪念做实事,对于弘扬武昌首义精神,都是十分有利和十分必要的。发挥辛亥后裔群体作用,办好辛亥首义研究尝会,既是对辛亥革命志士的缅怀与崇报,也是对于我们后裔的一种激励。参加辛亥革命的先烈先贤已经逝去,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后,继续汇集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于一堂,追忆先人投身革命业绩、创建共和功勋,回顾有关志士之间的革命情谊,能使他们的革命釉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也是对其后裔的心理宜慰。在辛亥首义研究会里,后裔们济济一堂,畅谈各自的成长史、奋斗史,抒发内心的各种感受,可以激发大家的热情,发挥影响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提供助力,并有助于海内外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辛亥首义研究会成立后,可以开展如下活动:

     一、加强辛亥革命志士后裔的联谊。首先要做好寻访后裔,建立联系的工作。辛亥革命志士后裔百年来分散在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现在已经传到第三代、第四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第二代健在者人数不多,而且年事已高;第三代有后裔群体意识,但大多对辛亥革命和其先辈的光荣事迹并不熟悉.第四代后裔则对辛亥革命比较生疏,对先辈业绩态度淡漠。有鉴于此,寻访工作应主要放在第二代身上。研究会的活动应重点放在第三代身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刚过,是我们寻访辛亥革命志士后裔,找到他们的下落,与之取得联系的极好时机。因为各地后裔对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很关注,在纪念活动中比较活跃,此时与他们取得联络相对比较便捷。

     二、利用辛亥后裔的热心与热情,动员各人参与辛亥革命文物的搜集、保护工作。辛亥后裔或者本人手上保存着先辈参加革命时的文物,或者了解这类文物在民间的收藏情况,可以在征集辛亥革命文物方面发挥作用。辛亥革命志士的故居与庐墓,都是珍贵的辛亥革命文物,有不少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辛亥后裔们对保护这些文物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他们有的四处奔走,呼吁保护;有的长年守护,自费维修,在保护这些文物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今后还需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在保护文物方面继续作出贡献,特别是对于久已湮投无闻的辛亥革命遗址遗迹,可以通过辛亥后裔查寻、识别。

     三、利用辛亥后裔所掌握的关于先辈参加辛亥革命的文字资料和口碑材料,组织大家撰写文史资料,撰写辛亥首义论文,以保存史料。多年来,辛亥后裔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撰写和出版了大量关于辛亥革命史实的著作,为存史资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后裔们的经历、见闻以及史识等方面的局限性,这些著作中尚存在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需要有专家予以指导;由于后裔们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好的著述又没有条件出版,需要争取有关方面予以资助。

  我曾经说过,辛亥革命的研究要有三个超越:一个超越就是要超越当年革命党人的一些认识。当年革命党人为推翻满清的统治,对清朝有一些方面的批判,有些是正确的,但有些是过头的。我们在研究是时候要超越。比方说,过去辛亥革命志士为了排满,就把满州说成外国,把满人说成外国人。这就是不对的。还有批判清政府,把有些开明官员妖魔化,湖北过去就把张之洞骂得一塌糊涂。其实张之洞为湖北还是做了很多好事的。所以,简单地说,就是要超越当年辛亥革命志士的一些认识。

  第二个超越指超越国民党的一些认识。以前的国民党就以孙中山、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为一条线,以人以党划线,把文学社、共进会发动的武昌首义边缘化,好像这就不是孙中山领导的,不是孙中山创建的组织一样。这种认识,我们都应该超越。

  第三,还要超越早期共产党人的一些认识。早期共产党人为反对蒋介石的统治,对当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等。像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都应该有新的看法。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后裔们要研究辛亥革命,还要有一个超越。超越家族利益与个人感情。现在有些人在研究辛亥武昌首义时,都要为自己的祖先争功,哪个学者不同意他的看法,他就对那个学者不感冒、有意见。我觉得这个不好。比如薛君度,黄兴的女婿,他就反对我们说黄兴在阳夏保卫战失败以后提出撤离武昌到南京去。实际上黄兴是提过的。但是谁要提这个,薛君度就反对。而且他用一点美元,谁说了黄兴的好话,他就给点奖金。谁要是说了黄兴放弃武昌的话,我们辛亥首义研究会,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就不给我们一点奖金。我们并不想要那个奖金,我的意思是他想用一点美元来左右我们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按照他的观点来说,那是不行的。我觉得我们是同样的。

  在这里,我还多说一句,奉劝我们武汉的后裔,不要否定孙中山对武昌起义的领导。后裔里面有一种观点:孙中山领导十次革命都失败了,我们一举就成功了,我们湖北人就傲一些。不要孙中山领导,我们就搞成功了。不能这样说。孙中山没有到武昌来直接指挥武昌起义,但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是我们辛亥志士发动武昌起义的一个指导思想。怎么能说不是他领导的呢?黄陂有个作家发表文章说这个事情,说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领导的,我为了反驳这种观点,在《光明日报》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孙中山与武昌首义的关系。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孙中山先生与武昌首义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一定要超越个人感情。

  最后就祝研究会越办越好,取得更大的成就!祝后裔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

  相关文章:

  辛亥精神永流传: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成立

  严昌洪教授:辛亥研究要有三个超越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