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教授:古今中外三位商人的启示(2)
辛亥革命网 2019-12-26 09:32 来源:UNESCO工业遗产教席 作者:冯天瑜 查看:
本月冬至日,武汉大学第六届校友珞珈论坛在武大卓尔体育馆举办,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踊跃为母校捐款,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首届
主意打定之后,弦高将自己打扮一番,献出自己准备拿到周国贩卖的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谎称自己是郑国使者,前来犒劳秦军。见到孟明视等三位将领,弦高诈传郑君之命,正色说道:“我郑国君主听说贵军将经过敝国,特遣我前来犒劳贵国将士。敝国虽一向穷困,但贵军将士行军在外,如果想要住宿的话,我们仍然可以为贵军提供一天的粮草,如果要继续行军,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个晚上的守卫。”弦高一番成熟的外交辞令,令孟明视等人深信其为郑使。秦人琢磨自己袭郑之事遭泄,郑国肯定已做好准备,强攻恐难获胜,于是就地把滑国攻灭,然后班师回秦了。
弦高仅为一名普通行商,并无官职,也无委托,却是义字当头,为国家安全而甘愿令个人财富受损,救郑国于危难之间,成为历代商人的表率。唐代诗人吴筠在《宗玄集·郑商人弦高》中赞道:“卓哉弦高子,商隐独标奇。效谋全郑国,矫命犒秦师。赏神义不受,存公灭其私。虚心贵无名,远迹居九夷。”
二、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
卢作孚
1925年,卢作孚发起成立民生公司。次年夏,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轮船“民生”轮(载重70.6吨)开始在嘉陵江上营运。至1935年,重庆上游至宜昌一线的所有数十家中国轮船公司并入民生公司。次年,民生公司成功击败英美日等国的轮船公司,占据川江航运业务的六成以上,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一家民营航运企业。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伐的加快,卢作孚开始为抗日战争做长江航运的准备。仅1935年秋以后的一年半中,民生公司在上海订造的新船就达21艘之多。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总吨位1.8718万吨,为长江航线的战时运输打下了坚实的运力基础。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卢作孚接到国民政府的通知,前往南京帮助政府草拟抗日战争总动员计划。他立即动身前往南京,号召民生公司将一切工作迅速转移至战争轨道,集中宜渝线上所有的轮船,抢运川军数万人出川抗日,并开始组织撤退长江中下游的工业设备、物资和人员至西南后方。
1938年10月23日,武汉沦陷前夕,卢作孚飞赴宜昌,坐镇指挥“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撤退。宜昌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当时拥塞着3万以上的人员和9万吨物资器材待运入川。这批物资极为重要,堪称中国战时工业的命脉,不容有失。当时长江上游的中水位仅能保持40天,此后较大的轮船将无法航行,而按照正常情形,民生公司在此期间最多仅能运送1.4万吨物资,运输压力十分巨大。
到任后,卢作孚连夜开会分析形势,制定航行办法。次日,卢作孚集中民生公司的22艘轮船和2艘挂法国旗的中国船,开始不停往返宜昌与长江上游各港口之间。第一批上船的有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几百名孤儿难童,孩子们扒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的情景,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囤积在宜昌的物资按照轻重缓急实施分段运输,除最紧要及过于笨重的物资直接运抵重庆之外,其余先抢运至万县等地,再接运至重庆。此外,卢作孚还主持征集木船运输会议,征集1200艘木船参与抢运。在卢作孚的指挥之下,民生公司最大程度利用40天中水位时间,将全部待运人员和一半以上的物资安全运抵后方。随后20天,民生公司又抢运了2万多吨重要的兵工器材,直至长江水位已低落至不能大规模运输,战时运输最紧张的一幕——宜昌撤退才落下了帷幕。1939年元旦,卢作孚被国民党政府传令嘉奖,并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一等一级奖章。此后,民生公司仍全力抢运物资,至1939年1月底,宜昌仅余七八千吨重件。

民生公司“民主”轮奋力鼓浪通过湍急的三峡
中国1938年底的宜昌撤退,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重大意义,大批知识精英和大量战略物资安全撤离至大后方,为战时支援抗战和后方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40年5月26日—6月4日,英国发动敦刻尔克大撤退,使30多万英法联军撤至英国,保留了反法西斯斗争的火种。可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欧洲版的“宜昌大撤退”。二者可并列二战成功的两次战略大撤退,为战胜德日法西斯作出伟大贡献。以卢、宜为题材,可以拍摄巨片,决不亚于巨片《敦刻尔克》。
更难能可贵的是,相对于英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的举全国之力,中国宜昌大撤退的中坚力量始终是卢作孚的民生轮船公司。为了报效国家,民生轮船公司仅收取平常运费的一二成,甚至免费运送难童,自身却付出了16艘船舶被炸沉炸毁,69艘船舶被炸伤,117名员工牺牲,76名员工伤残,其余厂房、码头、货栈、设备损失不计其数的巨大代价。
此后,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仍在宜昌继续转运战时人员与物资,至1940年宜昌沦陷之前,共计有超过150万难民和100万吨的物资通过宜昌运至大后方。宜昌失陷后,卢作孚还亲自前往接近宜昌的三斗坪等地组织抢运物资。1940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传令,对民生公司在宜昌撤退中的奋勇工作予以嘉奖。

三、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

松下幸之助(1894—1989),“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日本“经营四圣”之首(其余三人为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 盛田昭夫(索尼公司)、稻盛和夫(京瓷公司)),“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皆由其首创,奠定了日本商业的精神。
松下幸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