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来远驿:早已远去的驿站
辛亥革命网 2012-09-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2012年2月1日,笔者于无意中在《厦门日报》上看到一条消息,题目是“日本琉球游客,泉州驿站寻根”。记者报道说,日前,50余名日本琉球游客到泉州“来远驿”寻根旅游。
这条消息所占的版面很小,却让关心中日关系的人心头有种别样的感觉。报道中的大部分文字是准确的,只是一个小细节有偏差,比如“泉州来远驿琉球馆迁往福州,改名叫怀远驿”。
根据史料记载,琉球在明、清时期是天朝的蕃属国,接受两个朝廷派遣使臣对琉球王进行册封。这种关系就有点像现在的“美日同盟关系”一样。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所以很多的外国商人到中国来做生意就必须以进贡朝廷作为理由。因为朝廷远在北京,这就使得很多的商人就地在福建和浙江的沿海港口停留,从事贸易。从北宋年间开始,朝廷就设立了进贡使驿站。
所谓的驿站就是现在的“外国商人接待站”的意思。古代的驿站是相当有诗意的,比如始建于1115年的泉州驿站取名“来远驿”、始建于1405年的广州驿站取名“怀远驿”、始建于1472年的福州驿站取名“柔远驿”。明洪武(1369年-1398年)25年,朱元璋赐福建36姓移民到琉球,而这些移民大多来自泉州和福州。明成化(1465年-1487年)年间,泉州“来远驿”琉球馆迁往福州,因为福州在1472年设立了“柔远驿”,直至1875年琉球停止进贡。
1868年,日本开始实行“明治维新”,国力大为提升。1875年,日本强迫琉球王国停止向清朝朝贡、转向日本天皇进贡,同时要求关闭福州的“柔远驿”琉球馆。1876年琉球断绝了与清朝的各种关系,并且在1879年正式被日本吞并。这就有点像一个男人的情人被另外一个男人夺走了一样的道理。日本在吞并了琉球之后,一直在觊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且在1885年9月至11月三次派人上岛调查。最终,日本在1895年1月14日秘密把它侵占了。
当年的驿站其实并不是专门来接待琉球人的,同时也接待其它国家的商人,比如葡萄牙人。不过,琉球的居民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泉州人和福州人的血统。《厦门日报》上述的报道只能说明,日本琉球游客“来到位于泉州城南的来远驿遗址,追忆先民的移民历史”,并不能演绎更多的内涵。这个遗址“现在已经成了菜市场,徒留一方碑记讲述此地与琉球的历史往事”(摘自《厦门日报》报道)。如今的琉球人已经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了。这就像很多华人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生活一样,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这些人最多只能被称为“华人”。
当中日在钓鱼岛的主权再次发生争执的时候,有人不停地把琉球抬出来,认为他们有可能“回归中华祖国”。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幻觉。日本人的扩张思想是表现在行动上的;中国人的扩张思想常常表现在幻想中,比如幻想“蒙古国回归”、幻想“琉球国回归”。这些都不切实际。
不切实际的事情常常有人去做,比如蒋介石就曾经在台湾培养了一批所谓的“琉球革命同志会”的成员。日本二战投降之后,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曾经想把琉球群岛(极有可能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交给中华民国,却遭到了蒋介石的婉拒。后来,蒋介石为了“反攻大陆”就起用了很多日本的军事专家来台湾帮忙,而这些所谓的“军事专家”很多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在这些日本军事专家的忽悠之下,蒋介石慢慢地放弃了琉球,放弃了“革命同志”。
政治是很无耻的。人们现在看到种种无法解释的奇奇怪怪现象,不用猜,背后都有一根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