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家事国事分开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11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1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家事国事分开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1日)& ,纪念辛亥革命,家事国事分开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家事国事分开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1日)

 

        孙中山有一个儿子叫作孙科,曾经任职“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其一生感情生活丰富而复杂。

        孙科一共有两子四女;而其中两个女儿,即孙穗芬和孙穗芳,并非嫡生。孙穗芬今年一月一日在台北不幸遭遇车祸之后去世;孙穗芳博士则曾经在大陆生活很长时间,活跃于两岸三地。

        在中国大陆,孙穗芳和孙穗芬的名气相对较大。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她们两人都曾从不同侧面宣传过她们均未曾谋面的祖父孙中山的事迹。孙穗芳更是希望在今年募捐建造100个孙中山铜像给中国大陆。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孙中山在大陆的铜像将多过毛泽东。

        在中国台湾,不要说孙中山,就连蒋介石的铜像也几乎绝迹了,除了在金门和马祖等离岛。毛泽东的雕像在中国大陆也日渐减少了,因为时代的步伐在前进,个人崇拜已经受到了质疑。没有一个国家会随便地为政治人物树立铜像的,除非这个国家正在神化某一个领导人,比如在朝鲜和以前的伊拉克,等。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也有自己不朽的领袖,但他们不搞神化。

        搞神化活动对于被神化者的家族和家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原先蒋介石被神化,那是因为国民党有一批人围在他的身边,当蜘蛛,当吸血虫,紧紧抱着蒋介石不放,然后吸取民脂民膏,来一个就啃它一个。

        可是,现在两岸都进入了民主化的阶段,神化活动则当适可而止。孙中山虽然在历史上有功于人民;但是,人民无需把他神化,因为真正的纪念不在铜像,而在于国家的不断文明和进步之中。如果,大陆到处都是孙中山的铜像,却没有办法让人民吃饱饭,没有办法让人们有尊严地生活,没有办法实现两岸的统一;那么,铜像的意义就只是铜像,有时还会沾上鸟粪。

        南京金陵饭店前面的孙中山铜像因为建地铁而曾被暂时移开,后来又原地安奉。南京比较特殊,因为它曾经是“中华民国”首都。可是在其它地方,比如每个省份,是不是都要安放一个孙中山铜像呢?这个需要斟酌,因为宝物有时不是越多越好,恰恰相反,有时越少越宝贵。

        最近,孙中山的嫡孙女孙穗英和孙穗华给马英九联合写信,指“孙穗芬和孙穗芳无权代表孙家”,因为“孙科嫡子女从未承认过孙穗芬和孙穗芳姐妹身份”。对此,台湾其实十分的人性化,不介入孙家的“家族内部纠纷”。这个态度是正确的,因为家事和国事必须分开。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政治遗产不止其后代可以拥有,两岸中国人都有权拥有。

        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也就是家事国事不分,比如南宋大词家李清照明明是在思念自己的远行丈夫,却也总能把那份愁绪与国家命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人搞不清她到底是在为谁而“凄凄惨惨戚戚”。今年是“辛亥百年”,很多原先的革命党人,甚至是“被革命者”的后代也纷纷被人请了出来,让人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父辈是对立的;晚辈和好了,鼓掌吧!

        外人都可以和好了,孙家的后代当然也可以和好。当然,人经常是有自己立场的,比如卡特可以到朝鲜做和事佬,却无法到伊朗,因为伊朗是他的伤心地。孙家的后代都是有身份的人,在祖籍地和姐妹身份方面有些不同意见也是人之常情。不过,相信大家还是希望看到他(她)们有更好的风范来解决家族问题。在一个民主的社会,家事国事事事分开,这是最好的纪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