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不做“病夫”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12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2日) 2011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不做“病夫”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2日) 2011年4月7日,鲁迅之 ,纪念辛亥革命,不做“病夫”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不做“病夫”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2日)

 

        2011年4月7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周海婴的母亲是周广平。

       鲁迅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文人之一;鲁迅的伟大在于,他用自己的笔刻画出了无数“东亚病夫”,比如“阿Q”。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为什么可以在茫茫的人海中找出了无数人的共同特征,然后进行加工,把它变成一个“无以伦比”的“艺术形象”呢?这就是艺术的功力。

       文学家的功力其实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腐败的南宋小朝廷期间,很多的文人本身就是英勇善战的骁将。原以为,被秦桧所害的猛将只有岳飞一人;后来才知道,远远不止啊——还有李纲,李祁,吕本中,赵鼎,李邴,洪皓,李弥逊,张元幹,等。他们都是中原“岳飞”!

       南宋小朝廷偏安求和,在杭州苟存了一百多年,也是政治史上的一大奇迹。一个让人“怒发冲冠”的软弱朝廷为什么可以喘息这么长时间呢?这值得历史学家们去研究。不过,相信这一段屈辱的日子对于中原的百姓来讲应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因为“兵安在?膏锋鍔;民安在?填沟壑。(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难怪张元幹有“万里江山知何处?”的呐喊。

       鲁迅也是有过《呐喊》的。在那个封建社会,加上半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多重压迫之下,中国人民不变成“病夫”也属不正常。因此,当一些革命党人为了大家的未来而被砍头时,许多人竟然去看热闹,觉得很刺激,很好玩。这种人如果不是“病夫”,那是什么呢?可是,这些病夫的病不仅仅是在肉体上,而且是在精神上,也就是一大群不是精神病人的精神病人。

       很多人喜爱鲁迅;很多人不喜爱鲁迅。喜爱鲁迅的人有万千的理由;不喜欢他的人也有万千的理由。可是,如果我们如今回头去环顾历史和周围的环境,大家难道不觉得那个“阿Q”其实还活在我们心里,活在我们身边吗?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一个让人十分不屑的“阿Q”啊!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成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游记》的主角是一个不愿受约束,聪明,破坏力极强,需要有一个“紧箍咒”来进行“独裁管教”的“孙悟空”;《水浒传》则是描写了社会的不公,逼良为娼,逼忠良为草莽的残酷现实;《水浒传》的主角是宋江,一个被欺压,有政治奸慧,又会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接受招安的人,最后导致弟兄们死的死,伤的伤;《三国演义》就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原内战的总概括,永远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放在如今的两岸也很具指导意义;《红楼梦》则描写“富二代”和“官二代”的起起落落,风花雪月,人生云雨。

       如果,读者看完这四部名著再来看《阿Q正传》,那就容易理解了:一个人,如果不尊重法律,就可以随便欺负别人,当然也会被人欺负;这样的人没有信仰,只会得过且过地苟且偷安,甚至可以赚点小便宜,比如摸一下“小尼姑”的大腿,等;当有权有势的人在争权夺利的时候,阿Q一定是唯利是图的,一定是没有正义感的,一定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一定是有奶便是娘的,一定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一定是可以出卖原则和立场的,一定是没有自尊心的,一定是没有公德心的,一定是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一定是可以随时敢于陷害别人的,一定是敢于过河拆桥的,一定是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一定是敢于落井下石的,一定是敢于做出任何伤天害理的恶事的,一定是幸灾乐祸的,一定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笔下的另外一个形式的“阿Q”——被鲁迅鄙视过,却被孙中山拯救过的“拉屎不擦屁股”的新阿Q。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