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历史是两岸统一的关键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16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1月5日) 查看:
端正历史是两岸统一的关键
作者:吴毅峰(2011年1月5日)
人生在世,许多话真的是说不出口;可是,人生在世,如果连真话都不敢说,那就很无奈。
中国的历史,真是如同随风摇曳的草,哪一边的风大,就随风倾斜。中国字“史”是由“口”与“人”来组合的;只可惜,这个“人”不怎么正;更可惜,这一“口”也不怎么正。难怪,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历史有时像小姑娘,头上的浓密秀发被人随便地扎成款式千变万化的辫子;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历史有时就像青楼的妓女,谁来了就为谁服务,简直随心所欲。
历史如果跟着现实的需要走,那最终会走进历史的死胡同,会走进历史的悲剧。两岸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是无所适从。别的不说,仅郑成功和施琅这两人的历史,就让人觉得“十分的复杂”,有时会产生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错觉。
谈到台湾,就必须谈谈郑成功和施琅这两个人。郑成功(1624年7月14日-1662年6月23日)和施琅(1621年-1696年)都是原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人。施琅原先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后来被郑成功收纳;之后,因为与郑成功意见不合,两次降清,并于1683年打败了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收复了台湾,使之于1684年纳入清朝的版图,结束了郑氏的统治。
那么,为什么郑成功那么反清呢?这与郑成功的日本母亲田川氏有关。郑芝龙原是海盗(后来大陆官方博物馆称之为“海上贸易家),在日本与田川氏结婚,并生下了郑成功,后来和郑芝龙一起回到福建。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不顾郑成功的反对,上京洽谈降清事宜被捕。同年,清军攻陷了福建,并且奸污了田川氏,导致其自缢身亡。根据记载,其母自缢之后,郑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郑成功和清朝不共戴天。
郑成功和施琅的仇恨错综复杂,这在喜欢窝里斗的民族层面很好理解。郑成功本来想杀了施琅全家,结果只成功地杀死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1661年,郑成功为了躲避清军的围剿向台湾进发,并且打败了荷兰人,控制了台湾;同年,郑芝龙在北京被清廷杀害。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因为内外交困去世,享年不到40岁。郑成功死后,由儿子郑经接管(传说郑经曾和弟弟的乳母私通)。1683年,郑经儿子郑克塽向清将施琅投降,结束了21年的政权。
现在海峡两岸给郑成功的评价都很高,相当于所谓的“民族英雄”。可是,由于郑成功有一半是日本人,所以日本也称之为“民族英雄”,甚至曾经利用这层关系为当时的日据时代开脱圆谎。国民党推崇郑成功是因为他的故事听起来很像“蒋委员长”的故事,也就是“沦陷之后,不畏强暴,退守台湾,枕戈待旦,以求光复”。中国大陆推崇郑成功其实也有其起落。不过,在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之际,中国大陆选择其“赶走外国殖民者”这一条来加以利用。
施琅的情况比较特别,因为他“两次降清”,“大节不保”,所以清朝对于这位真正让台湾纳入版图的降将,似乎也不怎么敬重;“中华民国”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而大陆的态度也十分的暧昧,不知道如何摆平他和郑成功之间的关系。历史,如果不能独立于政治,就是历“屎”。
郑成功是不是民族英雄?施琅是不是民族英雄?如果是,那么成吉思汗是哪一个民族的英雄?如果是,那岳飞是哪一个民族的英雄?所以说,历史如果不端正,民族就无法以史为鉴。
2011年1月5日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