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诚实了,国家就强大了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16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 (2010年7月27日)   &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历史诚实了,国家就强大了作者:吴毅峰 (2010年7月27日)    ,历史诚实了,国家就强大了 [投稿],

历史诚实了,国家就强大了

作者:吴毅峰 (2010年7月27日)

 

       历史,像婴儿奶粉。婴儿奶粉本来应该是很安全的;但是,因为无良败类的贪婪,它变成了加入“三聚氰氨”的“毒品”了;历史本来可以明鉴,却因为加入“政治地沟油”而变质。

       不是因为笔者敏感,是因为世人的眼光有时太敏锐。每一次,当笔者混在金发碧眼的人群中时,许多人总想从我的脸上读取有关“三聚氰氨”或者“地沟油”的有效信息;我经常愤怒。

       人性之中真的有偏见;而许多的偏见就来源于历史。历史的诚实与否经常就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言行举止。以前,中国人骂美国人是纸老虎,大家也就怎么看都觉得美国像纸老虎了,就像现在的朝鲜一样,面对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英勇地”提出要进行“全面的核遏制”。可是,美国这只纸老虎有时也让人吓一跳,比如美韩两国想在黄海演习就让人想到了“甲午战争”。

       这说明历史的描述有时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有时会让历史本身蒙羞——两岸的分隔分治就是历史的羞辱。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同意把台湾归还中国民国。其实,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蒋介石政权)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声明“日本所夺自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51年9月1日,美国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和约会议,没有邀请海峡两岸的任何一方参加,并在《旧金山和约》的第二条乙项中规定: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温床就此产生。

       国共打了几十年的仗,死伤无数;这是历史。可是,国共为什么打仗?双方各说各话;历史无法自圆其说。现在,民进党搞“台独”;美国从中国那里学到了“国家核心利益”老词汇,于本月23日在越南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2010年7月27日《厦门日报》)。在利益(特别是国家利益)有冲突的关键时刻,历史的诚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只可惜,两岸的政治利益团体和军队都在忙自己的事,根本无法在南海的问题上发出有力的声音。中国称,美国来了对谁都不是好事(摘要出处同上)。不过,在中国海军力量尚不强大,两岸的军事合作还远远没有被重视的情况下,中国的南海权益可以说是遭遇了“十面埋伏”。

       这就是两岸分裂分治的代价;也是两岸历史学家的一个失职。南海在中国版图上从“中华民国”一直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怎么让希拉里的一句话就给搅和了呢?回想起这几天中国大陆的电视台一直在宣传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生前事迹和建造在集美的“螯园”,笔者想起了历史学家们对于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的各种不同版本的评价。笔者是厦门大学的毕业生,自当感恩母校的培养。根据《厦门晚报》2009年3月1日的介绍,林文庆先生1969年10月生于新加坡,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是鼎鼎大名的学者。1921年至1937年,林文庆受陈嘉庚邀请担任厦大校长,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奠定了厦大作为“南方之强”的基础。可是,林文庆在日据时期,任“华侨协会”会长的经历和言行,在历史上有许多的争论。为此,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多次发表文章,如2007年2月22日蔡史君发表《纪念林文庆: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2007年3月15日吕敦益发表《用梁启超的胸怀评价林文庆》;2007年3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严春宝发表《历史是死的,思想是活的》。2010年7月27日《厦门日报》也撰文对“厦大老校长”进行了正面的回忆。

       中国历史的问题就在于:历史是活的。看了很多的报道,笔者的问题只有一个: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需要,许多的历史常被“戏说”;将来两岸的历史学家会如何评价汪精卫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