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魔咒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17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7日门)&nbs 查看:
爱心的魔咒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17日门)
有人说,在中国只有两类人:一类倾向于以怨报德;另一类则倾向于以德报怨。对此,肯定有人反对,有人赞成。还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此,肯定会有很多人举双手反对。
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那么那些黑心的厂家为什么那么狠毒,那么猖狂,那么肆无忌惮,那么前仆后继,那么心安理得,那么春风得意,那么趾高气昂,那么花天酒地?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话,那么,为什么雷锋会死?为什么丛飞会死?为什么邢丹也会死?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是政治家,所以他说的话总是带有政治气息;他认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因此就推断“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的死是不是真的比泰山还要重?目前无法考证,因为在延安,当地人的说法不一。那么,雷锋的死是否比泰山重呢?
雷锋是湖南人,从小吃苦,受到欺压。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个小伙子善良淳朴,帮助很多人,受到很多的委屈,甚至受到很多“白眼狼”的以怨报德。可是,他始终不离不弃,坚持自己的理念,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也就是“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可是,正是这样一个好人,却因为战友的无心失误,在倒车的时候被砸死了。因为雷锋是死于意外的工伤,所以好心人后来为了怀念他,就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人为加工,升华,甚至是拔高和移花接木。
雷锋终于成了一位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神”。之所以说他是神,那是因为他的事迹经过了“神”的加持,即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人做好事,甚至超过雷锋,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神的开光”罢了。这样的人很多,比如深圳已故的歌手丛飞——他倾尽所有去无私地帮助贫困学生,自己却倒下了。丛飞去世之前,于2005年被中国官方授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丛飞,值得世人尊敬!
丛飞去世后,他的遗孀邢丹继承他的遗志,接过丛飞的义工号牌,继续为社会奉献爱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邢丹不幸于2011年4月13日在深惠高速公路上被来历不明的飞石击中,离开了人世。邢丹的死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令人反思,为何在中国做好事的人总是会死?
丛飞和邢丹,这对夫妇都是好人;生前一位是歌手,一位是空姐。他(她)们没有不良记录,一心一意与人为善。听说在丛飞罹病倒下之后,受到他资助的一些人连一句慰问的话都没有,有的甚至还责怪他为什么不再寄钱了。这就是爱心的魔咒吗?在中国,好人就真的必须用自己的性命才足以证明自己的善良吗?这就是爱心的魔咒吗?在中国,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世界就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当一个地方的人不顾一切地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就会放弃精神境界,就犹如一个人为了追求黑暗而放弃阳光,或者为了追求阳光而放弃黑暗一样。在中国,人们为何缺乏公德心?这就是爱心的魔咒,因为以怨报德成了风气,还因为善有恶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最近一直在宣传另一个爱心人士,也就是每天在北京义务清理垃圾的李高峰。在中国,这样的爱心人士通常被认为是傻子,因为中国有太多的聪明人,有太多的明白人——这些人认为,抢到就是赚到;这些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人认为,爱就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