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不当“假”宝玉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20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20日)  查看:
纪念辛亥革命,不当“假”宝玉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20日)
名著《红楼梦》的主角之一是贾宝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社会到处充斥着“假”宝玉。
很多人,看上去很高尚,很有成就,很会在台上喷口水,其实“拢是假”(闽南语:全部假)。一些假学者编造虚假的历史观,胡诌虚假历史细节;一些法官扭曲法律精神,为了贪赃而枉法;一些官员为了政绩而篡改统计数据,一些文人为了粉饰太平而违背自己的良心胡说八道。
有人说,这是个“全民造假”的时代。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肯定是夸张了;可是,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造假的风气处于强势,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实。2011年4月19日,《厦门日报》的第五版坦登了5条新闻,分别是《CD盒里装着971万支假万宝路》;《三记重拳打击制假作坊-添加剂兑水造出山寨“陈醋后续》;凌晨掀窖井盖,挥勺掏地沟油〉;《掺假假冒“金龙鱼”,两副食品店被立案》;《饮品店卖游戏币,超范围经营被查》。您说可怕不可怕?
温家宝总理刚刚痛斥完“地沟油”和“彩色馒头”,厦门就有人赶早去掏地沟油,被抓了之后还狡辩说是拿回去“做化工原料”;人们至此才知道,地沟油的其中一个用途不是被用来烹调炒菜,而是用来做化工原料;难怪日本人就此事嘲笑说,一些人就像“蟑螂”,什么都敢吃。食用油和食醋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良的商贩竟然也敢假冒,令人不寒而栗。其实,这是一直以来都有的造假手段了,只是无法绝迹罢了。宋朝词家辛弃疾曾经感叹过,“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现如今,世人们应该感叹,凭谁问,食品毒矣,尚能饭否?
有人曾经不尊敬地调侃说,十一人民九亿骗,还有一亿正在练。这种说法就是造假者给受害者留下的血债。如果,有人被殴打了,外人还说受害者其实也是加害者,那就冤枉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受害者的确会转过身去就当加害者的。试想想看,当你卖地沟油的时候,你自己难道就不买醋吗?当你卖假醋的时候,难道你就不买“彩色馒头”,不买假的“五常米”,不买用头发做的假“酱油”吗?这社会是一个地球村,你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望远处看,人们有时也是十分困惑泄气的,因为一些历史学家们也经常制假贩假。远的不说,单单一场“辛亥革命”就给后来的历史学家们留下了多少无奈的模糊空间啊?这个世界是功利的世界,为了自己的利益,该说的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该说的乱说,胡说,瞎说。在那个十恶不赦的“文革”动乱中,多少灭绝人性的假话曾被当成真话?
一句假话可以当场害死一个人,如同砒霜;一句假话也可以慢慢害死一个人,如同安眠药。人在被害之后,后果和后遗症是十分可怕的,如同一个遭受火灾的人一样,会被毁容,造成精神上的缺失。如今那些猪狗不如的人在猪肉里加入有毒的“瘦肉精”,把自己变成了猪狗不如的禽兽;与此同时,一些假知识分子曾昧良心说过猪狗不如的假话,害过自己害过国家。
君子比德于玉。这是传统的古训。在中国文化上,人们在物质上崇尚美玉,在精神上崇尚道德。可是,由于道德的内容每一个朝代都不一样,所以道德失去了连续性,也失去了底线。于是,人们反过来挑战道德,在物质上造假,连美玉都敢造假,连食品都敢造假。呜呼哀哉!
在“百年辛亥”到来的时候,人们并不想听历史学家们争论到底“辛亥革命”是“姓资还是姓社”,而是很简单地想知道,作为人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够不吃到地沟油,不吃到彩色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