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惜花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7-16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惜花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学会惜花

作者:吴毅峰(2011年7月16日)

 

中华是中国的同义词。中华有两层意思-1)它是世界的中心;2)它繁花似锦,犹如大花园。

 

中国是不是世界的中心?人们可以讨论,因为凡事总有其一定的想法,也不一定就完全没有根据。中国是不是一个大花园?这个问题倒是值得略略探讨一番,因为花是值得珍惜的精灵。

 

历朝历代,咏花人多到不计其数;笔者无需在这里班门弄斧。李珣在《南乡子》一词中就描绘过“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的美妙生活画面;欧阳修在《蝶恋花》中也炫过“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的瞬间动感。走在中华大地上,“花径暗香流”的感觉油然而生。

 

不过,中华花园必须受到爱惜和保护才行,否则就会从“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走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尴尬境地。笔者在很多地方赏过花,比如在洛阳看过牡丹-看过被当成摇钱树的各品漂亮的牡丹花,也看过在大雨滂沱之后满地流污的败落“国色”。

 

中华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的文人墨客为了表达自己对某一种花的偏爱,就会用尽浑身力气和满腹经纶来贬低别的花,比如有人喜欢荷花的默默无闻,亭亭玉立和高风亮节,就会说牡丹太过雍容华贵,兰花太过小巧清秀。以荷花为例,人们最常使用的赞美诗是“出污泥而不染,濯(zhuo)青涟而不妖”。其实,每一种花不论多漂亮都有其美丽和不美丽的一面。

 

很多人认为,荷花就是莲花;也有人认为,荷花与莲花是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就像凤凰木(中国梧桐树)和法国梧桐属于不同科一样。就算是所谓的法国梧桐,也可细分为英国梧桐和美国梧桐。人们在赏花和咏花之时,千万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最终把好好的花给误解了。

 

世界是多元的,我们喜欢一种花,未必就必须讨厌另外一种花,更何况花与花之间有些时候也有一些共性同样令人赏心悦目,比如花几乎都是有香味的,只不过是香气不同罢了,就犹如人与人之间的脾气和秉性有差异一样的道理。一个和谐的大花园,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因为“一枝独秀不是春”。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这才是世界的真美。可惜,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季节的差异和美丽已经被人为地破坏了。没有季节变化的花如同盆景一样不自然。

 

在阿姆斯特丹,人们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郁金香,十分震撼;在广东佛山三水,人们也可以看到满塘的荷花秀色。作为地方的特色,它们都是飘香的名片,让人印象深刻。其实,让人过目不忘的还有另外一种花卉,那就是原产于福建漳州的水仙花。原先,水仙花只能在漳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培植;后来,在科技的帮助下,其它地方也能培植;只可惜,花蕾变形了。

 

人难免会有所局限,所以也就会有所偏爱。花与花的秉性不同,如同人与人的气质迥异一样。爱花是人之常情;但是,像林黛玉那样成为“花痴”就值得商榷了。人们爱花,但不见得必须“葬花”;人们爱某一种花,不见得非让别人跟着你爱这一种花。在中国“文革”时期,向日葵身价百倍,因为它象征着“红太阳”;其它花则“谢了春红”,因为它们象征着封资修。

 

我们热爱生活,所以我们爱花;我们热爱生活,所以不能“走花入魔”;我们热爱生活,所以不能强迫荷花变身水仙,也不能强行把水仙改造成百合。流连在荷兰的大街小巷,人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摆着花,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这就是惜花!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