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提升台湾政治的品味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7-18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提升台湾政治的品味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提升台湾政治的品味

作者:吴毅峰(2011年7月18日)

 

中国文化很特别,首先是它培养自恋的情结;同时就是它废除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反省功能。

 

所谓的“自恋情结”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别人都是旁枝错节。这种情结在腐败的清王朝显示的更加的淋漓尽致,最后导致被英国人入侵。如果说,落后挨打;还不如说是自恋挨打。所谓的“废除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反省功能”就像汉字,通常必须有上下文才可以理解绝大多数文字的真正涵义;因此,讲话就得反反复复地引用别的字来让对方明白我们所要讲的意思。

 

因为自恋,所以人在追求品味的时候会忘乎所以;因为没有独立意识,人们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口碑来体现自己的品味。“品”字就是“三个口”组成的字。它的意思是,如果你要让别人觉得你有品味,那就必须得有三个人说你好才行。“三个”在中文里是代表“很多”之意。

 

让别人来说你好才是真正的好。这岂不是很先进和很民主的文化吗?可是,英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Keir Hardie ( 1856-1915)在1901年发表过一篇演讲,其中在提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做“拜金主义”(Mammon-worshipping)。很不幸的是,一百年之后的海峡两岸,其实正是“拜金主义”的高危地。人们不但拜金,而且还崇拜权力和暴力。这种现象归纳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功利主义”,是一种社会病。

 

当一个社会有病的时候,人的价值观是堕落的。这种堕落表现在,官员为了谋财可以买官和卖官;商人为了牟利可以欺诈和造假,民众为了自保可以抛弃良知和纯朴的本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用民主的手段来“品”的话,是否会出现“正品”呢?肯定不会!台湾用了2300万人来选一个“总统”,选出来的却是一个(带上一帮)的贪官。也就是说,在价值观缺失的社会里,民主方式可能会让独裁显得更像民主;独裁方式却反而会让民主变身为独裁。

 

如果我们用一人一票的方式公投就等于民主的话,那就等于我们跑去美国的野鸡大学买一张博士文凭然后把自己变成了博士一样的可笑。有些人本来很有才,却因为拥有野鸡大学的文凭而让自己终身受辱。台湾本来是一个有好山好水的地方,却因为台湾的政客整天吹嘘自己的“自由和民主”而让人觉得这是一张“假文凭”。如果台湾的民主是货真价实的,那么蓝营和绿营就不会这样无尊严地恶斗。当选民是可以用小恩小惠来收买时,这种民主值钱吗?

 

李登辉本来是国民党的主席,却人在曹营身在汉,暗渡陈仓,帮助陈水扁当选。“台湾总统”本来是“一品官员”;可是,这“一品”好像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品味啊!李登辉帮了陈水扁,却遭到了陈水扁的揭发,也说不清谁的人品好,谁的人品不好了。吴敦义只是就事论事地批评“黑金政治”,于是乎就惹来了李登辉一顿侮辱,影射吴敦义“人品不好”,“人格不好”。

 

今天,李登辉又在消遣宋楚瑜,怂恿宋楚瑜“坐更大的位置”。当年的宋楚瑜如果不是被李登辉的“兴票案”所诬蔑,早就是“退休的元首”了,还需要李登辉来说他“是非常优秀的政治人才”?当年,留学德国的黄维在“淮海战役”(蚌埠会战)失败后说,打战要讲规则。

 


是的,有尊严的战争是有规则的战争;打选战也是这个道理。台湾的民主如果要上档次,那就必须向美国学习,不自欺,不欺人,不栽赃,不抹黑,不抹红,不昧良心说假话,不昧良心造伪证,不贪污,不腐败,不制造族群对立,不把海边滩头碉堡自诩为“亚洲民主灯塔”。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