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俄容共”还是“联俄联共”?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10-04 00:00 来源:原创作品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联俄容共”还是“联俄联共”?
作者:吴毅峰(2011年10月4日)
2011年注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年份;很可惜,很多人将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它。
之所以说这一年很特殊,那是因为100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武昌起义”成功地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的统治。这件大事比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早,比中共成立时间还早。
墙倒众人推,这是人性使然。封建的清王朝贪污腐败,自然会被推倒。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曾是“四大寇”之一,后来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无疑,这位成者曾经也是“寇”。
不仅孙中上曾经是寇,毛泽东曾经也是“寇”。平心而论,毛泽东本质上是读书人,不是靠打砸抢成家的刁民和匪寇那种。在中国,枪杆子出政权。这是毛泽东的醒悟,在中国是行之有效的。毛泽东的成功有赖于朱德的无条件支持。“朱毛”连成一体正是毛泽东的成功之处。
在蒋介石眼里,朱德和毛泽东就是“猪毛”,也就是匪徒。蒋介石小家子气地认为,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秀才会打拳,绝对不要脸。蒋介石的这种排他思想如今在马祖岛上的标语残片中还可以感受得到。在蒋介石的心目中,毛泽东和朱德联合起来,就是会打拳的秀才。
正是这个会打拳的秀才把蒋介石打败了。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出感慨,当年的蒋介石如果有足够的心胸和能力联合毛泽东,又何至于兵败如山倒呢?在这一点上,蒋介石不宽容。
蒋介石之所以不宽容,那是因为封建王朝的政权总是唯我独尊的,是和利益密切相连的。蒋介石名为孙中山的学生,其实没有孙中山的心胸。当年的孙中山起码没有明确地排斥共产党,尽管历史上关于孙中山是否提出过“联俄联共”或者“联俄容共”一直都有争论和对立言论。
人们应该学学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当纳粹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肆虐的时候,美国和前苏联联手抗击人类文明的敌人。尽管罗斯福的继承人杜鲁门是反共先锋,那也是罗斯福去世以后发生的事了。懂得联合各种力量来保卫文明的成果,这是伟大政治家的伟大之处。
不论孙中山当年说的是“联俄联共”还是“联俄容共”,历史肯定不能重写。的确,在人类历史上,很多的进程因为谎言而改写,正如小布什总统曾经说过的那样,“政治,有时真的说不清楚”,国民党后来真的腐败了,也被共产党推翻了,前苏联也已经垮台了,时空变了。
现在的中共也在努力进步之中,也想“联美联台”,或者“联美容台”。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国家的统一。可麻烦就在于,国民党曾经的高压统治制造了一个民进党,只好提出“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在原地进行“无为的踏步”。这其实就是两岸的悲哀。
10月1日是新中国国庆日。从这一天开始,大陆官方的电视台开始进行有关辛亥革命的系列报道,各大报纸也陆续刊登一些相关的文章,比如《人民日报》在1日刊登了“中日互赠铜像纪念辛亥革命”;2日刊登“毓秀翠亨,伟人足迹”;3日刊登“闪耀辛亥革命历史光辉的写生油画”。这当中就提到了“联俄联共”的内容。尽管孙中山的后人在台湾发表讲话进行驳斥,相信以后的人们一定会慢慢还原真相的。在统一这个大前提之下,海峡两岸都必须有更高的眼光。历史学家带领人民审视过去,政治家带领人民远眺未来。政治的确需要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