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奋发图强——写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网 2011-10-07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琼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前,由中央电视台上映的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表现了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
  日前,由中央电视台上映的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表现了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激发了每一位国人的爱国热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62周年献上了厚礼。特别让人欣慰的是,这部影片在忠实历史的前提下,在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中找到了和观众最为亲近的方式,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的纪念日。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发起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据史料记载,1911年10月10日,由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的武昌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由于这次起义爆发在农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从中国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事实证明,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为此,笔者希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学习历史,重温历史,了解国情,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唤醒中华儿女对历史的追忆,把历史转化为工作新动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100年前,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看,我们不难看出,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国家统一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由此,笔者想到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语道出了对辛亥革命的些许无奈。

  今天,我们正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是人民幸福之路。笔者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一场新的革命,正如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一样,其任重而道远,需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以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经典名言为座右铭,铭记历史,继承传统,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

  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我们要特别注重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经历的刻骨铭心磨难、我们伟大民族进行的感天动地奋斗、我们伟大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伟业,深刻认识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我们要化历史为动力,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奋斗。

  当前,我们尤其要把辛亥志士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科学、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公正,共同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