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骨气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原创作品 作者:吴毅峰(2011年10月8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的骨气作者:吴毅峰(2011年10月8日) ,辛亥革命的骨气 [投稿],
 

辛亥革命的骨气

作者:吴毅峰(2011年10月8日)

 

        辛亥百年的脚步已经到来,辛亥精神的气息随风飘荡。在秋高气爽的阳光照耀下,人们无拘无束,人们纵情欢歌,人们放飞着心中的理想,人们缅怀着给自己带来和平生活的辛亥革命

        纪念辛亥革命,不是一朝一夕的热情,而是持之以恒的探索。辛亥革命者的精神不是喊杀喊打的鲁莽,而是胸怀民族未来的深邃。在辛亥百年之际,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辛亥精神何在?

        辛亥精神何在?辛亥精神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殷切寄语新任政务司司长林瑞麟。她说,作为带领一众公务员的政务司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言行必须以身作则,市民也会要求林司长可以显示他为人正直的一面,以及有勇气维护“一国两制”,做事也要“有骨气”。在陈方安生女士的话中,正直就是有骨气。这是十分朴素和坚定的信念。当年的清王朝破坏的就是这种信念,摧毁的就是这种信念;而当年的孙中山以及其革命者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维护这种信念,为的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的高尚骨气。

  辛亥精神何在?辛亥精神在“民主自由”的实践中。台湾最高领导人马英九2011年10月3日在出席“辛亥革命百年回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台湾现在已是完全民主…,社会也能容纳多元声音,孙中山主张在这里大部分都已经实现。我们姑且不去追究其政治意涵,单单看陈水扁入狱这件事就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确有能力可以实现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梦想。在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法律背后人人更不平等。清王朝和其它的封建王朝一样在中华大地上培植奴性,圈养出了一大批毫无人性的奴才和打手,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伤筋损骨的破坏。当年的孙中山和革命志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不惜“以骨换骨”。

  以骨换骨,这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公民的生命,这就是用自己的精神去唤醒民族的灵魂。无论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还是“武昌首义”的革命先辈们,他们决定推翻腐败清王朝时,手中拿着的不是刀,不是枪,更不是炸药,而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骨气,自己的理想。

  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里保存着孙中山的一颗牙齿。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说,这个牙是国民党的舍利子。这句话不是很恰当,尽管它带有一种浪漫的神圣情怀。中国国民党目前仍然是台湾的执政党,怎么会有舍利子呢?中国国民党是一个政治团体,不是宗教的组织,怎么会有舍利子呢?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就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和封建崇拜,他怎么可能有舍利子呢?其实,孙中山的这颗牙齿,代表的就是就是孙中山的骨气,代表中华骨气。

 

  向往一种骨气,我们就必须沐浴在伟人的精神和教诲之中。从2010年10月10日起,笔者就决定用特殊的方式纪念孙中山,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那一天,我从武汉到达台湾;从那天起我开始每一天写一篇纪念文章,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新加坡;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在澳门,在台湾;不论是在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还是在宁都,和田,莆田,紫金中坝。一路走来,风雨无阻,情怀不改,信念坚定,因为感恩,更是因为仰慕辛亥革命的精神。

 

  辛亥的精神就是孙中山及其同志们的骨气——这就是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一种追求。2009年7月11日,笔者从湖南长沙开始,用了60天的时间重走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60个有特殊意义的城市。旅途中,笔者不时想起前福建巡抚徐继畲送给美国的一句话:美国不建立贵族和皇室封号,也不要世袭制度。国家事务概由人民投票公决。这就是辛亥革命不朽的骨气!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