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应该同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1-03-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的核心是反帝反封建,两岸若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联手起来纪念近代中国的这件大事,并且放弃纪念活动的功利目的,因为“辛

  这个世界之所以经常显得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人们总是忽略了一个道理,即唯物与唯心同体。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结合体;唯物论与唯心论对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和比例的作用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自由思想者不敢鲁莽地排斥宗教教诲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会信奉宗教的原因。人的快乐生活来自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同时也来自对于人类情感的尊重。

  元月2日,看新闻报道获悉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芬女士于元月1日,也就是“中华民国”第一百个年头的第一天,横遭车祸,感到十分的错愕和惊讶。对此,许多的台湾百姓议论纷纷,认为跨年夜的焰火表演出了一些问题,因为在孙穗芬发生车祸前夕,台北曾以烟花勾勒出孙中山的肖像,唯因当时风力强劲,看起来就像孙中山“七窍生烟”,十分不可思议,让人啧啧称奇。于是,笔者急忙打开元月1日的《苹果日报》,重新审视孙中山的肖像照片,果然也觉得很神奇。《苹果日报》是全台湾当天唯一把孙中山的焰火照登在报纸上的媒体;当时的插图做了如下的文字说明“国父肖像:大佳园区施放国父头像焰火,如同国父在夜空中凝视观众”。也不知这在冥冥之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很快地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芬便车祸命危。

  其实,元月1日的《中国时报》就刊登了南投公务员林志忠的短文《跨年=烧钱+烟火游戏?》。文章这样写道,跨年值得狂欢,迎接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也值得举国上下庆祝,但笔者不禁要问,难道每年迎接跨年的活动,只有千篇一律砸大钱办晚会及施放烟火的单一选项?台湾的才女陈文茜也在当天的《联合报》发表文章《百年烟火,花落谁家》。在文章中,陈文茜写道,百年共和埋葬太多冤魂,也凝塑了太多难于追忆的历史。在跨年满星空的焰火中,我们心中可有一朵烟花保留给百年来为国捐躯为民主坐穿牢底的人们?可有一朵烟花保留给成就共和的烈士们?可有一朵烟花留给动荡人生失去一切的上千上万上亿,不知名的小人物吗?读到这些掷地有声的质问,笔者心中不禁唏嘘不已。当年的“辛亥革命”到底为了什么?

  十分巧合的是,《联合报》在元月1日的头版还刊登了第一幅解禁的典藏照片:1960年9月,蒋中正顽皮吐舌。照片的说明是:一向严肃的总统蒋中正在中外记者会前,突然作出顽皮的吐舌表情,难得流露出强人外表下的真性情。如果,我们把两张肖像合并在一起来看,那么我们要表扬台湾媒体的开明和开放,同时要感谢那位公务员的率直和陈文茜的激昂与良知。

  政治其实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政治同时也是化神奇为腐朽的艺术。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有不同的立场和视点,其实是因为大家都有些事情必须隐瞒。人们常常提到“国情”两个字;其实,国情就是民情,而民情就是老百姓的心情啊!当政治家把政治力演化成了驾驭人和控制人的杂技时,老百姓就成了“老百刑”了。当年国民党政权太过腐败,把人民踩在脚下,最后被人民踢翻在地。因此,当两岸在筹备纪念“辛亥革命”的时候,各位应该懂得,“辛亥革命”的核心是反帝反封建:在台湾,它象征着民主共和;在大陆,它演绎统一和解。

  井底之蛙有时不太喜欢蛙们跳出井底。最近,在武汉,在广州,一直不停争论“辛亥革命第一枪”在哪里打响。广州说,在广州(2010年12月28日《广州日报》);武汉说,在武汉。其实,笔者要善意地规劝这些热爱自己国家的朋友们,不要再争了,孙中山会不高兴的,因为当年革命是否会成功,谁也不知道。两岸若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联手起来纪念近代中国的这件大事,并且放弃纪念活动的功利目的,因为“辛亥革命第一枪”早在人民的心头打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