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透视百年中国——读张鸣《辛亥:摇

辛亥革命网 2011-03-16 00:00 来源:牛城晚报 作者:荆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有很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著名学者张鸣的新书《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有很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著名学者张鸣的新书《辛亥:摇晃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就是写辛亥革命其中的一本。乱世百年,可谓是沧桑百年,这段历史中充满了仇恨与激情。在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辛亥百年的反思。

  毋庸置疑,辛亥革命的百年回望,若没有深度的反思,仅仅是一种纪念。这一百年也只能是一种符号,苍白简单。回首这条百年共和的坎坷路,我们曾经离最先进的民主制度那么近,百年间却在这条路上历经沉浮,满布坎坷和伤心。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中,作者潜心研读原始资料和真实案例,开门见山解析武昌起义真相,为什么能成功于一次偶然的事件,当初这个看似必败的起义局面,何以居然使得中华帝制大停摆?追寻历史的真相,永远是这么重要。为此,作者聚焦大清王朝的最后岁月,全景勾勒了晚清民国的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这对现代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影响,不在于结束帝制中国,而是革命压过了立宪,激进压过了改良。现在我们回望辛亥,有太多值得国人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清末统治者的改革是真心还是假意?王朝覆灭,必定是政治紊乱、民不聊生吗?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多数的老百姓,对革命又是怎样一种态度?为什么清末的改革却引发一个王朝的崩溃?为什么衰世往往言论和学问纷争不已?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不是革命派单独搞成功的,立宪派在这场大舞台上又扮演怎样一个角色?对这些问题,作者都作了仔细的分析,想从中解读出百年中国政治动荡的缘由。

  作者在书中批判了大变革中的复杂国民性。书中领衔的角色有孙中山、袁世凯、冯国璋、黎元洪、张宗昌、谭延闿、汪精卫、张彪、吴禄贞、荫昌、瑞澂、良弼、载穆、端方……在这些争相登场的人物里,可以窥见异常复杂的国民性。枪杆与笔杆,暗杀与炸弹,造反与改良,革命与保皇,立宪与新政,科举与学堂。此时,不管生旦净末丑,还是神仙老虎狗,不管发挥得好与孬,反正都在改变着历史。在一场场风云变幻的历史大剧后,留给我们的,是到今天都无法解答的百年追问和反思。

  此外,作者还解读了尚武中国的原因。清末时髦之一,就是提倡尚武精神,号召士人弃文从武。人们到了日本,寻找日本强大的原因,说是西方乃至日本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有这尚武精神。书中作者展示了1911年日本绘制的武昌起义地图,特别附录理解晚清民国的二十个关键词,首义、情势、会党、尚武、军国、留日、八旗、殉节、商团、学堂、辫子、旗帜、暗杀、炸弹、报禁、新军、国会、选举、军费、税金,读懂这些微博摘录,要比说一句万恶的旧社会管用得多。

  作者张鸣,其文笔恣肆汪洋,带评夹叙,写史的方法像唐德刚,而这部《辛亥:摇晃的中国》,堪称其代表作。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现在,让我们还原历史的真实,《辛亥:摇晃的中国》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从百年前的历史,读到我们的未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