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救灾,两岸应该携手

辛亥革命网 2011-03-16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本这次遭受千年一遇的天灾袭击,其实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和不幸,海峡两岸如果可以通过这一次共同赴日救灾而看到对方的互补性和兼容性

  天灾不但无情,而且无常。令人痛心的是,日本电影《日本沉没》和美国电影《2012》正在现实中上演。最近这几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发,包括汶川地震,莫拉克风灾和日本海啸。

  全球化的时代不但见证了政治和经济的趋同化以及互补性,连灾难救援也变得不分你我。在愚昧无知的岁月里,人们以为地球很大;到了民智开化之后,人们才发现,地球是个小村落。

  日本这次遭受千年一遇的天灾袭击,其实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和不幸,因为人们不知道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远的不说,从公元2008年开始,全世界,特别是两岸,一直都处于天灾的袭击之中。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2009年8月8日,台湾发生“莫拉克”风灾;2010年4月12日,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地震。灾难发生之后,全世界互相伸出了援手。

  但是,赈灾的过程也经常被政治化,经常会有人提出“救灾外交”。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乒乓外交”和“葬礼外交”总是被人津津乐道。其实,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开展外交工作是一种传统思维的方式,各方一定要慎重,否则就会发生犹如2004年印尼海啸时两岸的尴尬局面。

  汶川地震的时候,两岸的关系处于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当时,马英九已经确认当选为新一届台湾最高领导人;但是,陈水扁的政权尚未交接。于是,在意识形态的作怪之下,台湾当局无所作为。当时中国大陆面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并且被一些国家杯葛的考验,只能依靠自己及国际力量进行顽强抗震。灾难之初,日本给中国提供了清晰的卫星航拍图片,尤为珍贵。

  在莫拉克风灾来临的时候,台湾的救援工作不力,而且设置特殊的规定阻止大陆军方的直升机进入台湾协助抗灾。在两岸依然军事对峙的时期,台湾付出了无数百姓的生命代价以保证所谓的“独立主权”,让人唏嘘不已。尽管如此,两岸捐款捐物,依然表现出人道的关怀。到了玉树和舟曲发生灾害的时候,台湾就积极了许多,并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赈灾。

  这一次日本发生地震之后,中国大陆的救援反应是迅速的,不但派人还运送了救灾物品。台湾方面虽然迟缓了一些,但是相信也是和大陆有过沟通的。3月14日,台湾搜救中心联合台北市和新北市的消防队组成精锐搜救队前往日本。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行动-海峡两岸同时派出人道救援队伍共赴日本,令世人十分的感动。希望海峡两岸的救灾队伍可以不辱使命。

  在灾害面前,有关各方必须摒弃前嫌;海峡两岸也一定要放弃传统理念中的“家长心态”。所谓的“家长心态”就是一方依照血缘的关系一定要压倒另一方。在这样的心态下,家长就是人员和财产的拥有,控制和支配者,可以用固执和偏执的手段去替对方做所有的决定,并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种“家长心态”是以亲情为凶器,也是以亲情为代价的,万不可取。

  笔者发现,台湾的救援队在出发之前是由“外交部长”授旗(“中华民国国旗”)的;而大陆当然是“五星红旗”。在日本这个特殊的国度,在日本受到灾难的这个特殊时刻,海峡两岸一定要保持应有的风度,不要把问题丢在日本。现在的日本,需要的是外援,而不需要外交。

  海峡两岸如果可以通过这一次共同赴日救灾而看到对方的互补性和兼容性,那是中华之幸!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